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5 (第2/3页)
还得碎土和平地,就又过去好些天了。那时候,别人家的高粱只怕也要开始种下了。要是耽误了时间,没收成就麻烦大了。所以,第二天,宁二一个人骑着马去集镇上找大铁耙子了,最后花了四两银子和铁匠订制了个三尺长的大耙子,还得过三天才能去取呢。“啧啧,四两银子啊。太贵了吧。”丑姑惊的直咋舌头。不过古代金属少,铁器不仅贵,还受到限制,这么大的耙子就算贵也正常。“你有没有问铁梨得多少钱?”老爷子问。“人家就不会打。也不知道价钱。”宁二回答。这简直让他哭笑不得,因为本地极少有大块的良田,都是东一小块西一小块的,哪里有人要犁来耕田,都是靠人力。而且本地的人,不知道是懒还是历来就是这样种的,他们也不会象宁二和丑姑这样认真的翻地,不过是采用点种的方式,刨个小洞把种子播下去就行了。这样确实也能省不少时间,当然了产量可能就低了很多。就比如他们现在翻的这块地,原主虽然每年都在种高粱,但大部分的泥土却板结成块,挖都挖不动,挖出来的也是大块大块的坚硬泥巴,想到弄碎整平真的需要花点功夫。地成这个样子,显然是因为长期没有翻过的原因。太结实坚硬的地,能长多少庄稼啊?就是菜园子,他们也是仔细翻过的,泥土都保持着松软,而不象现在的这块地这么硬。丑姑其实也不太懂得为什么要翻地,反正她在现代看到的每一块种庄稼的地,农民们都会认真的耕田,整平,再种庄稼,并且在庄稼生长过程中,不仅要除草除虫施肥,还得时不时的去松松地,这样管理好的田,收成才会高。可见保持泥土的松软,对庄稼的生长是有好处的。“难怪他们家亩产低的。我觉得他们肯定是直接在原先种高粱的地方,把根挖出来后,就直接再种了,周边的地从来没有挖过。”丑姑说。“就是的,也只有种过的地方泥土松软好挖一些。”宁二点点头,说。他都挖了几天地了,早就明白原主是怎样种的了。这块地本身就不肥,还没得到合理的打理,产量能高才怪呢。“今年我们好好翻一遍地,再弄些肥来,平时多管理,高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