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2 (第2/3页)
力的极致了。虽然大雍鼓励读书,但是真正能读得起书的人,真没多少。反而,更多的人,只能看着书叹气。所以,如果科考改成一年一次,每次录取率为原本的三分之一还好,可是,录取率为原本那么高的话,那官员体系便会良莠不齐。而且,还有一点最困难的事情,便是如今参加会试得到京城来参加。京城本地的士子还好,要是别的地方,想要来一次,是在太困难了。陛下听完,心情更不好了。这个人没有什么建议,只是一概全盘否认了自己的提议。可以说,头两人的回答,陛下一点都不满意。想改革,这些人却拿不出有价值的建议,哪里堪得大用!陛下最后将目光落在衡清身上。从一开始,衡清就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意思,等到两个人都说完了,衡清的表情也没变上一变。“衡清,你可有什么看法?”这就是李嘉?李嘉这个人,这两人都有所耳闻,平日里极其低调的的会试榜首。后来,又被冤入狱,被妻子救下众人才知道,这人是武侯义女的丈夫,是临江县主的丈夫!“陛下所说的改制,不过是觉得,如今大雍的人才过少而已。”衡清开口,声音低缓:“针对这一点,学生倒是有两点建议。”咦,建议?众人看向陛下,虽然陛下脸上没露出笑容,但是目光中的赞许,怎么都掩饰不住。他的这个题目,根本不是问众人看法,而是,问他们建议。大雍想要发展,可不需要自会嘴上说说的官员,要的,是能实干肯干的。“第一点,分科。”衡清开口:“如今大雍分为文举武举,武举还好,终究是要战场搏杀,但是文举考试过于驳杂,众多学子博而不精,并不能称得上人才。”衡清这话,可是得罪了不少人。“第二点,降低读书成本。”衡清并没有理睬众人:“学生自临江而来,在临江旱灾之后,创办了学堂,收的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其中不少人,确实有读书的天赋。”☆、第三百八十三章革新衡清的话,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意思。针对的也是之前赵铭提出来的两个问题,第一,百姓参加科举难度,第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