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55 (第2/3页)
说一字了。阿弦当时也是微醺,但因事关崔晔,且此事又稀罕,所以牢记在心里。明崇俨面露为难之色,阿弦道:“怎么了?”明崇俨道:“我正愁该如何下手,看二公子这个模样,却像是有些心有所属,如果他知道自己真心喜欢的是谁,当然就不会被牵丝所困了。”阿倍广目从旁道:“但是二公子仍咬口说是韦姑娘,让他想起来只怕是难。”三个人都看向崔升,却在这时,有个声音从三人身后响起。竟是一首数年前一度时兴的隋人所做。——“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阿弦回头看向崔晔,崔晔却盯着崔升,却见崔升原本满面困顿,听了这声音,却慢慢地抬起头来。“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沉声将后面两句吟罢,崔晔看着崔升道:“还想不起来?”崔升的脸色有些发白,眼前似乎出现一副似曾相识的画面。柳絮随风,一对小童在庭院中追逐嬉戏,男孩子手中握着才折下来的柳条当马鞭,两人唱道:“杨柳青青桌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在越来越急促的心跳声中,崔晔几乎承受不住这种异常的反应,但在他将要昏厥过去之前,一个名字终于从他心底跳了出来:“阿霏!”——荥阳郑氏,郑霏。后来,阿弦问崔晔为何会知道这首,又怎么会知道在崔升年纪那么小的时候就喜欢的女孩子。崔晔笑而不答。阿弦越想越觉着可疑:崔晔无端端怎么会留心到一个小女孩儿?还是崔升告诉了她谜底。原来当时他们小的时候,还未搬来长安,因为士族之间彼此互有联系,荥阳郑氏跟博陵崔氏自也互有来往,至于后来的疏远则是后话。崔升道:“那时候我还小,什么也不懂只是爱玩,郑姑娘还小我三岁,我们年纪相仿,玩的很是投契,那天我跟她在花园里玩耍,听见哥哥在亭子里念诗,我们便缠着他教了这一首。”阿弦听了,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一说崔升的隐秘,崔晔便立即想到了是郑家的女孩儿,只是也难为他,事情过去这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