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54 (第2/3页)
做官,能从王府博士、幕僚做起,对他们而言,可以说是很高的起点,以后升迁很快。其中有数十人立刻回信,每人都是一封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赋,表明自己的激动之情。更有十几人马上收拾包袱进京,想当面致谢,李旦和裴英娘已经接见过其中几位。当然也有清高傲物的,让别人帮忙传一句口信,态度敷衍。裴英娘没有在意,她的目的是影响文坛风向,又不是要重用那些文人——老实说,诗写得好,不一定代表诗人是可用之才。腊月中旬,阿福冒着严寒风雪,赶了几个月的路,回到相王府。裴英娘接到禀报,让他先去洗漱吃饭。庭院里笑声阵阵,冯德领着家仆们竖起高杆,杆子上系着长长的夹缬彩幡,彩幡迎风飞扬,飒飒响。快到年底了,按着风俗,长安家家户户竖杆扬幡,为家中的小郎君、小娘子祈福。裴英娘前天从公主府回来,不经意和李旦提起薛绍和李令月为薛崇胤竖杆立幡的事。她小时候很羡慕裴十郎和裴十二娘,因为裴家年年为他们俩挂彩幡。只有她什么都没有。这么多年过去,她还记得自己躲在回廊里仰头看院中彩幡,然后头也不回地逃到后院,刚巧碰上武皇后……她只是随口一提,都这么大了,侯服玉食,娇生惯养,库房里金锭银块堆成山,什么都不缺,哪会稀罕一张彩幡。谁知这日一早刚醒,听到外面回廊里脚步纷杂。半夏和忍冬把一大捆赶制的夹缬、织金、印染彩幡搬到廊下,池边十几根翠竹竹竿,都是为竖彩幡准备的。自然是李旦暗暗吩咐的,他容不得她有任何遗憾。裴英娘坐在薰笼上,腿间盖着百花锦被,一手托腮,隔着半卷的珠帘凝望庭中猎猎飞扬的彩幡。阿福蹑手蹑脚进房。裴英娘屏退使女,只留下半夏在旁边煮茶。阿福警惕地看一眼半夏。裴英娘蹙眉,让半夏也出去,“是不是有什么不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