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86 (第2/3页)
在花椒看来,企图带走文启的王孟英已经不能算是好人了。好在文启并没有这样好糊弄,更不是个傻的。从日昳到日落,经过反反复复的沟通同商榷,最终同王孟英达成了初步的共识。只王孟英嘴上虽然应下了,可因着同他的计划大相径庭的缘故,这心里头自然不会舒坦的,仍旧迈不过这个坎儿。心存顾忌,或者说打心里对文启、对秦家都极为忌惮。他对文启的印象其实并不很深,只知道族里头大概是有这么个孩子的,毕竟他们三槐堂王氏也曾传承有序枝繁叶茂,里外里那么些个房头,他确实不能记住且认得每一个丁口的。但他同文启的父祖却是都曾打过交道的,尤其文启的父亲,也就是他的族兄,他们小辰光还曾是同学,一道在族学里头念书来着的。自然知道这二位俱是实诚人,安安分分老老实实,族里头难得听到他们的声音。哪成想龙不生龙,凤不生凤,老鼠的儿子不但会打洞,还会上天,文启小小年纪竟就这样的奸刁,可是半点不似他们王家人的。再一想到文启被秦家抚养了这些年……或许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不禁摇头,只不过既是已经勉强谈妥了,自是不敢久留的。王孟英当时就婉拒了秦家留客的好意,夜里头坚持歇在了崇塘的客栈里,却是基本没怎的睡,熬到天亮,就又登上了驶往京口的商船,离开了崇塘。一来一回行程七八天,却总共在秦家待了不到两个时辰。作为族叔该说的话,更是一个字儿都没说……然后到了八月中旬,秦连豹一行从新安府回来后,仅仅在家过了个八月半,休整了三五天,秦连豹又再次出门,带着文启同罗冀前往京口,去履行文启的承诺。也就是在当年签订的一干契书上头,复又添上了王孟英的名讳。并应王孟英的要求,文启还额外同他签了一份契书,同意待七年期满之后,由文启出面将当年托管给他人保管的产业收回,除开文启自家的一份私产外,会将三槐堂名下的所有产业集中归于公中,并由王孟英日常打理。至于文启,则有监督的权利。倘若一旦发现王孟英有隐匿、侵蚀等弊行,将会按照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