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93 (第3/3页)
正斜签着身子,兴致勃勃地同方老夫人低语着甚的。内容却同秦家相关。数天前,俞阿婆同方良前脚从秦家回来,后脚方家后群房这挨三顶四的一亩三分地界儿上,就有窸窸窣窣的新闻儿张着翅膀般低低飞开了。该知道的,或者说但凡有头有脸的人物们,就都知道了这桩新闻了。这一来么,自是俞阿婆同方良俱都有心的缘故。而这二一个么,则是在这世世代代,几辈子都在这后群房里扎根的一众方家世仆们的心目中,这桩稀奇新闻儿的苦主,已经今非昔比,已经值得他们真正用心去打听了。说句实在话,即便这才堪堪几年光景,秦家已是在方家的力挺下,借着闻名遐迩的秦白芹的东风,一年一个台阶的,轻轻松松的就改换了门庭。可到底勉勉强强就一乡绅,在方家好些个骨子里就觉得高人一等的世仆们看来,也不过半个奴才秧罢了。饶是秦连豹已是秀才之身了。在他们来说稀奇自是稀奇的,他们这巴掌大的后群房里,鳞次栉比挤挤挨挨住了不下上百户数百人,哪一个走出去不叫平头百姓高看一眼、心生羡慕的。说句难听话,除了“忠心”二字不敢逆,这也是即便窝在鸽子笼里迈不开手脚,却从来没人想过脱籍的缘由之一的。这可是旁人求都求不来的实惠,多少别说卖苦力的老百姓,饶是乡绅带着家人家财都是求天无门、求地无路,不得进门的。再说甚至于体面到让父母官都礼遇两分的管家管事儿的,也不是没有的。只是还真没出过读书人。不过方家甚的人家,前头宅子里、两头巷弄里,里外里这么些个支房在,读书人不知凡几,别说童生秀才了,饶是举人进士,甚至于庶吉士老翰林的,都不在少数的。一秀才功名,还真拿不出手来。搁外头或许人五人六的不得了,可搁方家,也就抵得上十两银子的月例罢了。不管是酸,还是真个不入眼,事实就是如此。直到旧年,大堂哥受邀过来方氏家学念书,因着方案首的缘故,大伙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