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恬喜嫁_分卷阅读24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8 (第2/3页)

r>以钱家的身家,若不是还有与太祖当年的那些香火情,只怕早就被人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了。

但是,就算现在所有人还顾忌着钱家与太祖的那点香火情,再过个几十年一百年呢,那时候是不是还有人顾忌这一点?

正因为清楚自己的处境,所以钱家站稳脚跟之后,就开始思忖着如何能让族人入仕。

只有族中子弟入朝为官,钱家这万万贯的家财,才不会是镜花水月。

不过,这又谈何容易。

钱家不缺银子,自然也就能请得来最有学问的先生,只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钱家人的天赋都在做生意上,几代以来虽然族中人人都被要求读书习字,但真正有所建树的却是少之又少。

事实上,应该说是只有钱四海一人。

钱四海虽然不能算是非常聪颖,却自幼就对读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于先生所授但凡有不明白的,无论是自己钻研还是请教先生,总要完全通透了之后才会罢休。

用先生的话来说,钱四海就属于那种天资欠缺几分,却能用自己的勤奋来弥补的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四海苦读了整整二十年,才终于在二十五岁上中了秀才。

二十五岁的秀才,在大梁朝其实算不得什么。

毕竟,每三年一次,被科举聚集到京城的每一个人,都各有各的不凡之处,其中十一二岁中秀才,十四五岁中举人,二十之前中进士的人也时有听说过。

在这些人之中,钱四海甚至是有些愚钝的。

但钱四海就是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中了秀才两年之后又得中举人,再七年之后终于金榜题名中了进士。

虽然只是二甲的最后一名,但比起那些同进士,又要好了太多,不是吗?

钱四海虽然在科举之路上并不算平顺,但自中了进士之后,却在那许多人之中很快就脱颖而出了,这就缘于钱四海过人的心性,以及自幼在商贾之家里练就的圆滑,倒是一点一点的就入了景泰帝的眼。

景泰帝看中的是钱四海对金钱的敏感。

说起来,钱四海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