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娘传_分卷阅读41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15 (第3/3页)

同德元年,一个新年号的第一年,至少在商界似乎有了改元换代的苗头。大约在年中的时候,从去岁开始,已经被讨论了近一年的纸钞终于有了结果。在这个问题上,祯娘一朝得偿所愿,近二十年的想法总算得到了完成的机会。

至于说为什么在天子都有了倾向的时候,还能拖延半年。问这个话未免太不知道国情了,这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朝廷岁收的大事,这是能轻易决定下来的吗?不多拖延个几月,那些科道言官怎么的都是有话说的。

何况决定可不可之后,还有怎么做这件事。甚至可以说后者比前者还重要,一点点的细节不同,或许带来的东西就完全不同了。朝廷的官员要为了朝廷和自己的利益打算,祯娘这边的人自然也是尽可能争取更好的条件。

不过不管两边如何,最终还是在年中得到了两边都认可的结果。中间有许多细节十分复杂,不过最简单的就是兴业钱庄可以以库存的真金白银价值的两倍发钞,而超过价值的发超额则需要向朝廷缴纳一定比例的纸钞税,这就如同之前的银币的铸币税是一样的。

朝廷上下十分满意,总之就是兴业钱庄做得好,户部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拿钱了么。若是这兴业钱庄做的不好,那也不要紧。不同于朝廷的宝钞是朝廷的烂摊子,朝廷没办法自打嘴巴。兴业钱庄做的不好的话,就算背后的人物再硬,也要背起责任来啊。

不过这样办下来,也不是没有代价的。如今朝廷的岁收多,同时开销也大。干脆的说,其实就是扩张期的王朝,不论是不是昏君当道,钱总是不够用的。只是昏君们是把银子用在了骄奢淫逸上,而明君则是为黎民百姓生活地更好花钱。

所以在不到年中国库预算已经花完的情况下,祯娘和几个合作伙伴按照兴业钱庄干股占比,总共拿出了三百万两银子——收获的是第一年发钞八百万两银子,以后逐年可酌情上升的发钞权。

这也差不多是为以后定下了一个价码,虽然时移事异,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至少是一个参照的基准——随着纸钞市场的打开,其实是只有上涨的。不过考虑到兴业钱庄为了办成这件事之前已经投入了那么多,又背负了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