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13 (第1/3页)
由得连连点头:“大人说的是,晚生思虑不周。”苏韬听在耳中,心里莫名舒服。咳嗽一声:“你才多大,不过看过几本不知哪里翻来的书罢了,管窥蠡测。”苏澄忙给她老子作了个揖:“多谢大人指教。”苏韬得意的捋了捋胡须。熊先生思忖道:“论人口,倒是我们安义县最多。”苏澄看了看地图,指道:“安义县是在这里不是?”“不错。”苏澄动了动眉头:“离南昌府好近。”她正色道,“若如此,晚生建议,放弃安义县。”苏韬问她:“什么缘故?”苏澄拱了拱手道:“苏大人到任后,南昌城显见是要大扩建的。我到过平安州和台湾岛,这两处都经历过大扩建——除去富贵人家、古迹、要紧的街道和寺庙道观,寻常百姓的房屋几乎全都拆掉重建了;城市地盘也往外扩了好几圈。书上说这叫做城市化的必然蜕变。安义县离南昌城最近,后续数年必也是最早改建之处。我敢说,纵然不决堤,四五年之后那儿的房屋得重建大半。”熊先生皱眉道:“那是四五年之后,现在呢?”苏澄道:“灾民先安置于城郊。飞鸿山有那么大的道观,但凡米粮足够,可以安置很多人了。而且他们既然近,迁移出来也便宜。再说,让土匪糟蹋了这么十来年,能有多少人口?旧年还刚遭过灾。”熊先生思忖半日,苦笑道:“比起十几年前,当真人口不多,田地也荒的厉害。”苏澄又道:“江西道路不便利。除去几条大官道,别处都不大好走。眼下水已涨起来了。好歹南昌府已买足了粮食。日后洪水褪去,离得近的在难民营多住些日子也供得起。离得远的、道路不便的,回去之后才发觉屋舍全垮、牲畜皆无,怕是难找口粮的。”熊先生惊异道:“大人,听闻南昌府的官仓早已空了,何时又有了粮食?”苏韬微笑道:“从吴国和岭南买的。”熊先生立时问道:“可供多少人吃多久?”苏韬道:“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