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77 (第2/3页)
母的孤儿与失去儿女的老人,都需要别人照顾扶养,而这种事,正是她们这些贵妇人可以帮得上忙的。她们完全可以出钱出人,弄出个跟善堂一样的机构,使这些受苦的人们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还有受灾的妇人女子,若是失去了支撑家计的依靠,可以利用技艺养活自己与家人儿女。贵妇人们完全可以给她们提供工作机会,纺纱、织布、编织、浆洗……谁说除了捐钱和买下灾民为奴,就没有别的法子能帮到他们了?赵琇对她的想法十分赞同,张氏则是从未想过还有这样的法子。她素来觉得,救济别人,要么是给寺庙捐香油钱,让出家人去施粥赠药,念经超度亡者;要么是象家族内部互助一般,亲友间彼此援手。所有贵妇人们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去帮助别人……她以前从未想过,不过似乎很有意义?张氏有些心动,却又担心自己做不好。赵琇便道:“祖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若是怕做不来,孙女儿陪您去做如何?”她还向汾阳王太妃自荐,“我能写会算,身体也不错,能吃苦的,也不怕抛头露面。”汾阳王太妃有些惊奇:“赵姑娘这样花一般年纪的女孩儿,原来竟有这样的胆识?”她非常欣赏赵琇,也不想追究赵琇是真心想帮忙,还是仅仅说好话而已,当即就给她分配了任务:算账。赵琇也知道,汾阳王太妃不可能真叫她去抛头露面做苦力,不过会计工作也很重要。她立刻就接手账务,将贵妇人们捐出的款项理得清清楚楚的。何时何人捐了钱进账,何时何人为何事支出了多少银子,也都记录得清晰详细,数字全用大写汉字,字迹端正娟秀。汾阳王太妃看了十分满意,当场就拍板,聘用了她这位账房。至于张氏,她只需要跟在太妃身边帮着摇旗呐喊就好了。为了行事方便,赵琇每日到汾阳王府来议事,早出晚归,看着汾阳王太妃接待一位又一位的贵妇人,高兴的,沮丧的,愤怒的,怨怼的,什么样情绪反应的人都有。但无论对方是什么态度,离开汾阳王府时,都必定会留下一笔银子,嘴上还要说这是她的荣幸。赵琇不动声色,暗暗观察着,将每个人的身份名字与反应记了下来。至于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