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 民宅中的美学 (第2/4页)
性开发的着重点不是保护而是开发,也就是说重新设计的这些民居在保持其建筑风貌的同时要想办法改变其用途。使它们能够适应商业运营的需求。接着雷涛根据任韬他们总结的三个主要类型提出了自己的整体思路。首先就是街场。很久以前,邯江人造房子就不太喜欢建造那些一排整齐的房屋。邯江民居相邻的房屋通常呈前后错开的形状建造。这样一来便在街道和民居之间出现了这种被称为“街场”的过渡空间。两幢相邻的建筑如果将它们从具体的环境中剥离出来,那么街场就成了进入其中一幢建筑的过渡空间。旧时的人们,工作一天以后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房屋前,经过走到街场上,便意味着一天辛勤劳作的结束。而街场常常位于巷口。正是由于街场的出现,巷子入口处的空间具有了一个缓冲区域并且增加了街坊空间的层次。邯江的老城居民最喜欢在街场上放置一个水池或洗衣板。夏天,街坊四邻在街场上纳凉。冬天,人们在这里晒太阳。妇人们聚集在一起做着家务,老人们搬几张凳子在门口聊天拉家常。孩子们围在期间奔跑嬉戏。这样的一副场景在雷涛的速写笔下一一的呈现了出来。这些设计师们随着他的画笔似乎回到了自己童年的时光。很多人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舒缓轻松了不少。“这样一个不足三四平米的半开放空间,如果我们在这里……街场和街道之间的交界线上设置一道木篱笆。支上几个遮阳篷,摆上一些小桌子……”雷涛随手就在纸上将他说的这些画了上去。“临街露天咖啡馆!”任韬脱口而出喊了一声。穆楠也有些兴奋地补充道:“这个半开放的空间极有人情味,特别适合老人。咖啡馆茶座这些都可以做。而且这种空间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她径直走到雷涛身边拿起了他手中的笔,在纸上画了起来:“在这个区域里种上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植物。那么它既为处在室内的人提供了可观赏的景致,同时又为室外空间增加了一处景点。美化建筑入口同时满足了看与被看两种需求,如果重复使用这一手法。那么就可以看到整个街坊区从各个角度始终有对景可以入景。这样几近平常的户外空间,其多功能的处理手法对当今的住区更新改造是很有启发性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