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0 (第2/3页)
是国内侨眷收到收到国外或港澳台亲人寄来的外汇后,依照官方汇率兑换成人民币,同时再领取不同的数量。当然,庆祝喜事不会对动物园教授讲,他是科研人员,也不懂这些。但王领导负责上报大熊猫这一块儿,知道上头说不上重视,但关注还是不断的,他跟温教授平日里工作关系挺和谐的。因此,见到温教授,他想到某些事情,也把他请过来。“售货员,再来一斤高粱酒,一碟花生米,一碗韭菜猪肉馄饨。”刘同志高声喊道,馄饨肯定是替新来客人点的。温教授把文件放在安全地方,连连摆手笑着客气道:“不用,不用——”他很少来华侨商店里,即使来也是朋友请客,因为这里虽物种丰富,精贵物品比比皆是,但只能消费外汇卷或华侨卷。准确来讲,它是一种外币引进种花国的高消费手段,对于国家是有利的。只是能进入华侨店买东西的人,在六十年代初,绝对不会饿肚子,这是令人眼红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刻,普通居民每月28斤、铁饭碗们月30斤;瓜子,过年每人限购二两;红糖、奶粉、鸡蛋、鲫鱼是特供产妇的营养品,每人不过一两斤,还必须凭婴儿出生证购买。但按种花国银行规定,侨眷用侨汇兑换人民币后,每100元可供应粮食80斤,糖5斤,油4斤,猪肉3斤,棉布20尺等,不限量,仅需提供卷。对比起来,有国外或港澳台亲人的人家,在红色关键严打时期以前,过得十分舒坦,精贵品粮食样样不缺。温教授虽然是铁饭碗。但也比不得这些有华侨亲戚的干部同志们,吃啥都有,家里什么都不缺,他亲人能填饱肚子,有一块手表,就算是大户。华侨商店在短缺年代的致命吸引力,用知名作家一句话来讲,那就是要惹得人民群众“眼睛里渗出血来”。王领导阻止温教授的发言,笑呵呵道:“老温同志,这可不给我面子啦!花几张卷请朋友吃饭而已。”温教授苦笑着接受,只觉得馄饨烫人,他实在不懂今天领导弄什么幺蛾子。“要听闻温教授是国内最好的大熊猫研究人员之一,今日见到,果然一见,果然是人民好同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