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02 (第2/3页)
娘做了被祭祀的新娘来着,所以这也不是什么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说完这无关紧要的,林宁就开始像往常那般吸纳了原身的记忆。对贾家那边的情况,林黛玉已香消玉殒,贾家日薄西山等等,然而这和林宁眼下的处境关系不大,她也没有多大兴趣。林宁更愿意知晓的是当下的大环境。首先是时代。本来中朝代“无朝代可考”,说是架空的也不为过,然书中多处出现了古人名,其中很多人物如宋徽宗,唐伯虎,朱熹等,还有一系列文艺作品如等,还有已出现了眼镜等很有年代性的发明,只能说是虚虚实实。好在这既是以为蓝本的平行世界,那么诸多信息都是要由世界规则补全的。林宁从原身的记忆中得知所处朝代为梁朝,皇姓为徒,再根据原身的所见所闻,林宁大致判断出如今在十六世纪末。还可以看出世界大致进程,基本上并没有多少变化,这多少给了林宁实感。再来说诃陵国。诃陵国四面环水,“乌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近似于印度尼西亚。又从金陵出发去往诃陵国,还会经过茜香国这个女子当政的国家,这让林宁更有种熟悉感。要知道在聊斋世界中,四方十二国中就有个叫袅丝国的女儿国,袅丝国再往西的印尼群岛,林宁不仅作为拾光时去过,便是在做宋玉致时就曾出海踏足过,对其了解即使不那么深刻,却也不会让林宁两眼一抹黑。林宁想着撑起了额头,她头上还戴着凤冠,随着她的动作,串珠倾泻而下。林宁不太耐烦地将凤冠摘下来,伸手摩挲了下那有黄豆大小,光滑圆润的珍珠,“唔”了一声。再怎么样,她也不会就此跳船跑了,可她也没有去履行和亲义务的意愿。那留给她的选择就不多了呀。因而在接下来的航程中,林宁精神奕奕起来,以叫人惊叹的速度融入了送亲和迎亲队伍中。短短几天内,不仅学会了诃陵国的本国语言,还大致知晓了诃陵国的政体,以及政权纷争,还有诃陵国的风俗民情也知道了个七七八八。迎亲使者一直没有回过味来,还以为中土来和亲的郡主认清了形势,不再顾影自怜,转而想入乡随俗。可惜入乡随俗哪有那么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