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_第1124章 窘迫的军转民企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4章 窘迫的军转民企业 (第2/4页)

领导和同志们加以批评指正。

其实刘伟鸿觉得,没必要搞这么大规模的座谈会。督察局的工作职责非常的明确,就是督察国企改制情况,与其他工作不搭界,市政府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最多再加上分管改制的副书记参加这个座谈会就足够了,连市委书记都不一定要与会。

但陈剑做出了这样的安排,刘伟鸿自也不好表示异议。地方上的同志,就是这样的,非常的看重“级别”。似乎任何一个工作,只有市委书记一把手亲自参与了,才算是有足够的重视。尤其在接待方面,这一点更是要紧。刘伟鸿和孙昌平都到了,第一天开会,陈剑就不来,岂不是刻意怠慢贵客吗?陈剑才不至于如此不通人情世故。

孙昌平即兴发表了讲话,对平原市国企改制工作,给予了“模糊”的肯定。说是即兴讲话,其实也是对着稿子念的,作古正经,一丝不苟。估计为了这个稿子,孙昌平花费了不少的神思。

平原市的情况复杂啊。

既不能过分肯定,也不能过分否定。过分肯定了,那刘伟鸿干嘛来了?没事找事?过分否定了,贺竞强脸上须不好看。

最终只能是含糊其辞,糊弄过去。

刘伟鸿没怎么发言,只是说刚到平原,调研工作尚未开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刘局长这个话,听上去中规中矩,实则暗藏玄机,听得好些人心里头暗暗高兴。

刘家二少就是刘家二少,性格果然犀利,连最基本的形式主义都不愿意搞。这话在不少人听来,其实就是冲着贺竞强去的。

你贺大少与平原市政府,自夸自赞,咱刘二少可不奉陪。

等我调查过后再说吧。

下午,又开了较小规模的沟通会,主要是确定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同志,在平原市调研期间,地方党委政府,应该给予什么样的后勤支援。

陈剑提出来,由平原市国资办的同志为主,陪同督察局和省国资办的同志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市里面调拨给督察局五台小车,五名司机,随时待命,由督察局的同志自由支配。

至于省国资办,倒是没必要配车了,孙昌平带了三台车过来,“自给自足”。

刘伟鸿并未反对。

看得出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