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04章 重振青山化肥厂 (第2/3页)
。如果不这样,柳齐反倒觉得奇怪了。柳齐望了化肥厂一眼,略略颔首,说道:“工厂规模还不错。”“是啊,柳厂长,青山化肥厂曾经是市里面的明星企业,化工战线的一面红旗啊,全盛的时候,一两千工人呢。”与他们同车而来的,还有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穿着整齐得近乎刻板的灰黑色中山装,乍一见,还以为是从七十年代“穿越”而来的人物。这位中年人姓张,叫张宪军,乃是青山化肥厂倒闭之前的技术副厂长。因为他在化工技术领域确有专长,化肥厂倒闭之后,他没有下岗,而是调往化工局技术科担任了技术员,享受正科级待遇不变。如今要现场视察化肥厂,刘伟鸿自然要叫上张宪军一起,总得有个熟悉情况的人在一旁解释介绍不是?不然就抓瞎了。张宪军在青山化肥厂工作了十几年,看得出来,他对化肥厂的感情很深,刚才说那句话的时候,情不自禁地透出一股骄傲之意,只是很快就变成了沮丧。眼下,青山化肥厂实际上已经是私人企业,老板是赖文超。所以,对于柳齐这个“厂长”的头衔,张宪军也挺纳闷的。这到底算是怎么回事?据说市里面又准备继续把化肥厂搞下去,还是国有企业。那破产倒闭之后,和赖文超签署的协议,又怎么办?不过张宪军没有过多纠结,他是技术人员,官场上这些弯弯绕,他不清楚,也不想去搞清楚。那太费脑筋了,远远比搞一个新的化肥配方要难得多。有些人天生就是当官的料,什么曲里拐弯的名堂,在他们那脑子里一过,马上就门清。另外一些人,智商很高,却天生就不适合当官,复杂无比的方程式,他们可以解开,官场上一个很简单的门道,却怎么也弄不明白。张宪军就是后一种人。柳齐随口问道:“张厂长,如果工厂马上恢复生产的话,能够找回多少熟练工人?”张宪军皱眉想了一下,说道:“这个不敢肯定,不过两三百人总是可以找到的。单是龙华村,就有一百多工人,他们今年基本上没有出去打工,想要找市里面要个说法。把安家费和补偿费搞到手之后,再出去找活干。”张宪军尽管只是化肥厂以前的技术副厂长,但身为知识分子,为人正直,在厂里很有威望,一些干部职工下岗之后,还经常去化工局找他,请他出面向市里面提要求。对工厂许多职工的情况,他很了解。刘伟鸿担任化肥厂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之后,就是找的张宪军,请他联系了化肥厂以前的干部职工代表,开了个会,向干部职工们承诺,他会把化肥厂的事情搞好,请大家给他一点时间。暂时不要闹。目前,久安市所有的市级领导,也就刘伟鸿在群众之中说话还有点威望。因为刘伟鸿处理化肥厂冲突事件时,以雷霆手段将赖天佑等一干流氓地痞都抓了起来,至今关在公安局,一个都没有放出来。化肥厂的干部职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