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3章 说书 (第3/3页)
只能放弃开车出行,而是骑了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四处转悠。让于飞感到失望的是,凤阳并没有专门的古玩市场,只是在南火巷子有两家古玩店,但是其中大多是主席像章等文革时期的旧物,再加上一些酸蚀的铜器,做工非常粗糙,简直没有逛的价值。沿着南火巷子,于飞走到一处行人较多的古街道。石板路走起来倒还有几分的感觉。一阵叫好声从一个角落里传了过来。左右是无聊,于飞便循声过去看了看。叫好声是从一个破旧的戏园子中传出来的,四面都有一人高的围墙,旁边有一个小门,以前是售票的,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在此检票了。于飞走进园子发现场中横七竖八摆了不少各式各样的凳子,有长凳,有圆凳,有的甚至只是拿了一把草垫在地上隔了凉,就这样席地坐了。中午的阳光暖暖的照在场中,让人生出几分慵懒的感觉!原本唱戏的高台上,一个带着瓜皮帽,看起来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在说书。老人的面前架着一面鼓,说到**处就会“咚咚咚”,极有节奏的敲上一阵。这种在说书的形式在彭城乡下也有,也叫唱大鼓,于飞小时候也听过。常见的曲目有、、等等,后来说的曲目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那时候电视很少,电影也不多,所以于飞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听人“唱大鼓”,不过后来电视多了,这种说书的艺人便很见少了,此时在凤阳的街头见到有人说书,于飞不由感到几分亲切,便像小时候那样在边上找了个凳子坐了下来。于飞想听听今天这个说书的说的是哪一段,会不会和自己小时候听的相同。估计是说到**处,老人停下来喝了几口水,然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反捧着一面锣过来收钱了。在场听书的人多少都会给一些,多的有五块、十块的,少的则只有一两角。于飞身上没带零钱,想了半天只能抽出一张一百的大钞放在锣里。孩子愣了一下,狐疑的看了于飞半天。老人见遇到大款了,说的更起劲了。好在凤阳话于飞也能听得懂,听了一会,于飞终于明白了,老人说的是明朝朱棣靖难之役的故事。于飞本来是随意听听,却没有想到竟然听到了一个他关心已久的天大的秘密!rss第573章说书在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