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3章 探查(两章 合一章 ) (第2/6页)
看不出来。倒也不用担心什么。永陵的建成,耗费了大量国库银两。据记载,当时参加营建永陵的三大营官军有4万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区内新行宫和圣迹亭的兴工,以及皇宫内外工程。每月费银不下30万两。所以永陵比一般陵墓规模更显宏大,动用了数十万军士和民工,前后用了十多年才修筑成。尽管如此,世宗还是不满意,认为墓室太狭窄。修陵大臣为迎合他的心理,竟在宝城外面又修了一道墙外之墙,使永陵拥有内外两重罗城。关于外罗墙的来历。颇有点搞笑的性质。从选定永陵陵址到建成,世宗共计11次亲临现场视察,一再下令增修,扩大规模。永陵不但陵园范围远超过献陵以下各陵,而且地面建筑十分精致恢宏。永陵基本完工之际,明世宗再次前来察看。这次。他心血来潮登上了阳翠岭,极目眺望,宏大的陵墓在他眼里显得很渺小,明楼、宝城只有一座,于心不甘。回过头来问修建陵墓的大臣:“我的陵就这样算修完了?”大臣们头脑很灵活,一听话音就知道世宗对陵墓有不满意的地方,连忙回答说:“还没有修完,外边还有一道外罗墙没有建起来。”自此之后,日夜赶工加筑外罗城。就这样,在十三陵的全部陵宫建筑中,惟有永陵和后来的定陵建有外罗城,其他陵宫都没有。今天外罗城已经完全坍塌了,永陵的周围速出可以看到散落的石头。从地面建筑来看,永陵的形制大体与长陵相同,仅是祾恩门、祾恩殿的间数比长陵各少两间。陵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裬恩殿、裬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大部分的地面建筑今天大多已毁,但保留有完整的明楼,是十三陵中最雄伟精致的。明楼的额枋、飞檐、斗拱等,全部为石结构。明楼上涂彩绘,地铺文石,冰清玉洁。祓恩殿的残基上,尚留一陛石,上面雕有龙凤,剔透玲珑,是明朝陵墓石刻的佳作。永陵陵寝整体建筑朝向为南偏西53°,坐东朝西。外罗城门作单檐式宫门形制,共有红券门三道,现留有台基及门前礓碴遗迹,中间御路的砖墁路面一直延伸至陵门。陵门也有红券门三道,面阔显五间,单檐歇山顶建筑,门楼斗拱、额枋、飞椽为石雕构件与琉璃构件混杂。祾恩门原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设门三道,周设雕饰龙凤图案的石栏杆。今尚存明代须弥座台基,四角石雕螭首保存较为完好,但四面小螭首多已残损,甚或被包入松柏之中。门前后各三道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