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_第485章 印刷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5章 印刷品 (第2/3页)

是专门针对古代册页造假的,称为“雨夹雪”类。把原本一本册页临摹,以真假交错方式重新装订成两本册页,属于鱼目混珠的做法。

第六种是假画配真题跋或真画配假题跋。

第七种是本人请人代笔,古今画家都存在这种现象。特别对于一些作品市场行情比较好的作者,因为其作品供不应求,作者在无暇分身的情况下,便会请人代笔。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今天有出现了水印添墨、电脑刻章、装裱作旧、陈旧宣纸临摹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作伪手段。

但是像萧翼说的那样,印刷品上会留有墨点,这就如同印刷品的“胎记”一样,是复制品与手绘作品的主要区别,可以说是无法去除的。

萧翼的反驳证据非常有利。一切不利的矛头都指向了于飞。

“到底是年轻呀,虽然知识非常渊博,但还是有看走眼的时候。”一位观众惋惜的说道。

“我看于老师的眼力是到了,就是有些太冲动了。”另外一位的观众说道:“你没看刚才于老师从始至终都没有仔细看那幅画一眼吗?”

看到于飞被萧翼质问的“哑口无言”,王秋成、欧阳霞甚至包括李思思都暗暗的替他着急。

“王先生。您的藏品能否让我上上眼?”于飞本来想直接反驳萧翼的。

但是想到自己还没有仔细看过那幅画,要是知道细节显得太不合理,也太武断了,恐怕会招致怀疑,因此于飞缓了一步。

“于老师请便。”虽然于飞质疑王先生的画是印刷品,但是王先生并没有惊怒,还是很配合的将画递给了于飞。

于是,在众人的瞩目下,于飞再次打开了那。

现场的大屏幕将的影像清清楚楚的显示了出来。

看着这张精美的画,现场观众议论纷纷。

“这幅画应该是真品无疑!于老师这次可是鉴定失误了。”一位观众说道。

“不一定,这幅画太完美了,肯定有问题。我支持于老师。”另外一位观众反驳说。

好在于飞只是看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便站直了身体,胸有成竹的说道:“我坚持自己的观点,这幅画确实是一幅印刷品!”

“啊?”现场不由想起一阵惊呼声。要知道很多人还以为于飞提出看画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呢。他大可以说刚刚是因为没有仔细鉴定这幅画,所以才有了疏忽,经过刚才的鉴定,他已经可以断定这幅画确实是真迹。

但是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