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_第408章 和氏璧现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8章 和氏璧现踪? (第2/3页)

皇在失去九鼎之后,便将和氏璧制作成了传国玉玺,以代表其正统的地位。也就是说,和氏璧已经成了传国玉玺。

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因为玉璧的中间是有眼的,但是传国玉玺的中间并没有眼)。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公分(厘米,cm),其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可是为什么,董叔说的是和氏璧,而不是传国玉玺呢?难道是董叔年纪大了,说错了?以董叔在古玩收藏方面的造诣,又怎么可能说错?

“董叔,您确定是和氏璧?”于飞不确定的问道。

“你小子?难道还以为是你董叔说错了不成?”董德昌骂道:“确确实实是和氏璧,而不是传国玉玺。”

通过董德昌的叙述,于飞才了解到。这次和氏璧是出现在日本希斯特拍卖行的宣传手册上。

在该拍卖行的即将举办的一场中国艺术品的拍卖会上,堂而皇之的在首页上出现了和氏璧的字样及图片!顿时引来了很多人的好奇和质询。

但是希斯特拍卖行方面只是说和氏璧是一位收藏者寄卖的,并不违反规则,但是拍卖会一方拒绝透露收藏者的姓名和来历。虽然中国提出了严重抗议,但日方拍卖行依然故我,并依然按照原来的日程安排将于十日后公开拍卖。

其实,老师说,和氏璧之所以被成为天下奇宝,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其材质,而是起历史价值。

和氏璧出自荆山,从其产地可以推断其只是一块青玉,而且是山料,除了块头大,恐怕好不到哪里去(当然,这只是红绿灯根据一般情况推测的,世事无绝对,也有可能和氏璧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甚至玉质比羊脂白玉都毫不逊色),但是其历史价值就高了去了,特别是它和传国玉玺联系在了一起!代表着中国两千年文化的传承!

自从和氏璧在日本出现以来,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不少日本学者趁机质疑中国的历史和地位,就连不少国内的学者都动摇了。

可以说,和氏璧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和氏璧的公开拍卖也必将引来中国古玩收藏家们的兴趣,特别是、展出之后,迎接国宝回归已经成为了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愿望。可以预见,希斯特拍卖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