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65 (第2/3页)
到燕家读书,毕竟燕太爷在读书一途上要比赵太爷能干那么一点。燕太爷对小赵宁也很是上心,毕竟是自己的未来孙婿,而赵宁跟元娘算是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本来他们俩家是决定元娘及笄候便成亲的,可惜燕家老太太在婚期刚定下时就西去了,元娘要守孝三年。赵宁带着顾景云他们回惠州时正好是第二年,去年六月元娘就出孝了,但赵家一直没有消息,燕家不由有些慌。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说赵家祖坟上冒青烟,要发达了,儿子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举人,现在还进京赶考了。虽然去年消息传回来时他们知道赵宁春闱时没中,但那有什么要紧,他还年轻,才及冠就中了举人,他将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去考进士,就算他倒霉,真的一辈子都考不中进士,举人也是能当官的呀。所以知道赵宁没成亲的都有了三分意思,媒婆踏破了赵家的门槛。但赵宁定亲了!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打退了一大帮人,但还有一部人不在乎。娶妻尚能休妻,何况他还没娶。于是,家境在燕家之上的都暗示赵家退亲另定,其中还有两家乃是在朝为官的官员,看重了赵宁的潜力,有一家则是大商人,列出的嫁妆单子能把赵家给埋了。赵青小声道:“家里本想等你回家过年时商议这事,谁知道你没回家,那三家逼得紧,燕家也时不时的派人来打听,小曾祖焦心之下才过完年就病倒了。”赵宁面沉如水,咬牙道:“家里有谁心动了?”赵青懦懦着不敢说话。赵宁就狠狠地一拍桌子,赵青立即蹦豆子一样的往外蹦道:“反正小曾祖和三叔祖肯定不答应,我曾祖父也说不能忘恩负义,其实家里没多少人有这意思,但那些人来得太勤,回绝了他们也一趟一趟的来拜访,闲言碎语不免就传了出去……”西南地区的教育本来就落后,惠州乃贫困之地,尤甚。他们那一里十村在赵宁没考中前就只有两个秀才,一个便是燕太爷。赵宁是惠州最年轻的举人,要不是他已经定亲,就是县太爷都想跟他结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