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上了一课 (第2/3页)
方逸。李家和方家都是军人世家,方老元帅跟李家老爷子在抗战时还搭档过,两家关系不错,因此方逸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见过当时还待字闺中的李端玉了,按辈分,他得管李端玉叫一声阿姨。只是后来方老元帅逝世,两家因为一些政治原因才走得远了些。但不管怎么说,方逸看到李端玉,礼数上还是得老老实实的过来问候一声。因此,等方逸看清楚帐篷里的是陈扬和李端玉两人时,不由顿住脚,跟旁边人交代了一声,然后快步走了过来,主动向李端玉伸出手道:“李阿姨,好久不见了啊,您身体还好吧?”“呵呵,你好。”李端玉微笑点点头,很客套的跟方逸握了下手,又道,“我还不是老样子,倒是你,现在了不得,都当了书记咯。”“哪里,李阿姨过奖了。”方逸谦虚的笑了笑,然后看向了陈扬:“小陈,你在这跟李阿姨聊,陈扬前世应付记者的丰富经验在这次工业园揭幕仪式上发挥到了极致。这一次,他再次安排了几个托儿隐匿在一大票记者当中。于是,现场的氛围显得格外友好而且融洽。陈扬及他身边的几个开发区政策研究室的研究员,一直都很轻松的应对着记者们的各种看起来刁钻其实早就安排好了答案的提问。“陈书记,国内同类型的开发区不少,但是成功的却不算多,相信您也知道,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个鲜活成功的标本范例,那就是深市。而对于辛庄开发区,您是怎么定位的呢?是像深市那样的发展模式吗?”新华社的记者谢大林率先提问。为了搞定这位资深记者,着实花了陈扬不少力气,最后还是李端玉的一个电话,才搞定了这个享誉国内的笔杆子。很多没有署名的评论员文章其实就是出自他的笔下。因此,由他来第一个发问再合适不过了。陈扬朝谢大林微笑点头示意,见话筒有点远,站在他身后的万伟立刻上前挪近了些,他才侃侃而谈道:“关于定位问题,我想首先我必须要强调一点,就是辛庄开发区不需要定位,我们这里欢迎任何一个在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投资人或者投资项目来到辛庄,我们不想拘泥于任何一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