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九十四章 孔雀蓝釉盘 (第4/4页)
得送给您!”“行,那我先看看!”楚琛点了点头,就把盘子拿了出来。孔雀蓝釉,又称“法蓝”,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一般蓝釉是高温烧成,釉面不易脱落。孔雀蓝釉则是低温釉。生坯挂釉,或于白釉器上二次挂釉烧制。由于部分器物发色偏绿,因此也有人为其命名“孔雀绿”或“法翠”。孔雀蓝釉属于西亚地区的传统釉,历史悠久,很早便传入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王后刘华墓里即出土三件孔雀蓝釉陶瓶。明清官窑均烧造孔雀蓝釉器,各朝的色调及釉质都有所差别。楚琛手中的这只孔雀蓝釉盘就是一件珍品,此器敞口,孤形腹,圈足,内施青釉,盘心暗刻龙凤纹,刻划有力,生动形象,内沿处暗刻一周波浪纹,线条流畅,优美自然。外沿及近足处分别有两道暗刻弦纹装饰,主题纹饰绘九条云龙纹,形态各异,翻腾于江崖海水之上,外施孔雀蓝釉,釉面莹润。底部露胎,外沿暗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孔雀蓝釉青花制品在金元时期已经制作,但钴料发色明显偏黑,这除了与烧制技术不成熟、胎体直接施孔雀蓝釉入窑烧成有关外,还可能与制作素胎时裸烧钴料,导致青花氧化变黑有关。而楚琛手中的孔雀蓝釉盘,钴料发色端正,不存在裸烧变黑痕迹。仔细观察盘子的口沿处,还可以发现二次孔雀蓝低温釉与一次高温釉衔接面存在素胎裸露情况。楚琛由此推测,这可能是当时御厂采取先烧制内部挂釉、外侧无釉的高温素胎,然后才使用钴料绘画外侧面、施孔雀蓝釉烧制的二次x"/>工艺,从而保证了釉下青花的理想发色。不过无论如何,这种孔雀蓝釉的表现,应该是明代宣德官窑真品的特征无疑,另外从盘子的胎质等特征,楚琛可以证实其确实是件真品。由于孔雀蓝釉器属低温釉,施釉较薄,烧制起来非常不易,因此,孔雀蓝釉器存世稀少,较为珍罕,而且由于釉薄,时间一长很容易剥落,因此保存较起来也比较困难。而眼前的这只明宣德年间的孔雀蓝釉盘,却历经数百年而釉面依旧完好,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之物,非常的难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