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2 (第2/3页)
br>罗晋桓确定道:“不会!”随后,看着插好电源,已经开始制冷的冰箱说道:“依依,这下子好了,再遇到什么鸡鸭鱼肉,不用顾忌,都可以买些回来。”“对了,今天我们去吃小肠陈吧。不过它晚饭饭口才营业,我们中午随便吃一顿好了。”宋依依随即决定做简单爽口的炸酱面。她进了厨房,先切好黄瓜丝,好豆芽,洗好香椿芽,放在盘子里做菜码用。再用肉丁、葱姜、黄酱用油炸炒成炸酱。煮好面条捞出,浇上炸酱,拌上菜码,再淋上几滴腊八醋,一碗美味的炸酱面就做成了。罗晋桓吃着酱香味浓,滑润爽口的炸酱面,不自觉就吃了上尖的两大碗,摸摸有些发鼓的肚子,背着手去院子里散步了。宋依依想着再过几天自己的假期就要结束了,干脆回屋躺进被窝里,舒舒服服地睡起了午觉。不然,回到学校,哪里还有这么宽敞的地方、这么柔软的被褥睡觉呢。等到下午四点钟,神清气爽的宋依依跟着罗晋桓出了家门,直奔燕新饭馆。路上,罗晋桓为宋依依讲着这一著名京城小吃的故事:“小肠陈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以经营老京城风味卤煮小肠而著名。”“卤煮小肠源自清乾隆年间的一道御膳苏造肉,后来传入民间,经陈兆恩改进演变为卤煮小肠。”第四百九十七章老京城味罗晋桓见宋依依听得津津有味,讲的兴致也越来越高:“陈兆恩本来就是卖苏造肉的。”“但旧社会穷人多,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贵,陈师傅就用价格低廉的猪头肉代替五花肉,同时加入了价格更加低廉的下水煮制。”“经过陈兆恩的儿子陈世荣以及子承父业的陈玉田,历经百余年的继承和创新,终于创出了闻名京都的卤煮小肠。”“陈玉田从小跟父亲学艺,并从沿街叫卖发展到固定设摊出售。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卤煮小肠名声大振,陈玉田本人也被食客们称做小肠陈。”“提起小肠陈,老京城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烹制的卤煮小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煮得透而不黏。”“解放前曾在东安市场、西单等繁华地区设摊供应,后来固定在一些戏院门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