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20 (第3/3页)
视,而科举的难度也越来越强。士子们已经开始想方设法的寻找捷径,以便自己能在科举道路上走得比别人更顺利一些。唐体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于是越来越多的士子开始拼命学习。过去有人临摹,纯粹是单纯的喜欢。而随后有人争相学习,则更多的是出于功利。但不管怎样,唐宓的唐体算是在仕林彻底打响名声。因为科举最终成就了唐体的威名,世人也戏称它为“科举体”。……这些都是后话了。东庐书院开学第一天,便取得了成功。因不放心而前来旁听的家长们,在听了一天的课程后,纷纷对书院赞不绝口。有的称赞李克己不愧是海内名士,学识渊博,听他一堂课,真真是胜读十年书。有的则对书院的环境和食宿很满意,觉得这样的配备很对得起天价学费。还有人对那些名气不如李克己、萧德音的其它先生(包括唐山长)十分欣赏,觉得他们名气虽不甚响亮,但学识和本事确实极好的,把孩子交给他们,自己很放心。当然,也有眼神好、心思灵透的家长,发现了东庐书院还有个异于其它书院的地方,即:所有的先生、学生都穿着统一的服饰!不是传统书院的襕衫,而是样式有些复古的窄袖长袍。颜色也不是月白或是靛青色,而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蓝,那种蓝色介于浅蓝和深蓝之间,蓝得纯净。还是有人问了唐山长才知道,这种颜色叫海蓝色,是大海和天空的颜色。再配上胸前小篆体的徽标,家长们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好看!而当大大小小的学生们穿着统一的服饰,前往大礼堂听李克己授课的时候,家长们才惊讶的发现,一群人穿着统一的衣裳,竟是这般、这般壮观!无形中给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仿佛他们是一个群体,有着共同的名字——东庐书院学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