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52 (第1/3页)
一想到这些,心里就乱麻一般,也就没心思八卦李寿和唐宓。等等,李寿?唐氏?!王氏拿着帕子的手猛地收紧,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李寿和唐宓都是海内名士李克己的学生。李寿又身负圣恩,交友广泛,他、他应该认识不少名师吧?这个想法猛然在王氏脑中发芽,很快就疯长起来。李寿这般看重唐氏,唐氏又急需在李家站稳脚跟,那她是不是可以——王氏的眼睛眸光闪烁。好半晌,她才呼出一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许妈妈,你再安排人去跟阿韩聊聊天儿,必须让她知道李家家学碰不得。”嫁入李家这些年,王氏虽然没有管过家,但她耳聪目明心思玲珑,将李家的许多事都看在了眼里。再加上她不管家,反倒能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清许多事。李家家学是李家最要紧的一处所在,族中不少学识渊博的人都在学里任教,师资力量不是一般的雄厚。有些专业的书院都未必比得上。所以,李家家学在京城颇负盛名,不止李家子弟在里面上学,李家的姻亲故友也会将家中孩子送来读书。人多了,问题也就多。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便是耗资靡费。李家先祖重视教育,知道人才对于一个家族的重要性,创立了家学,并立下祖训,倾尽全族之力也要确保家学的正常运行。当然了,李家家大业大,根本无需倾全族之力。但家学里的待遇确实极好的。族中子弟,不论嫡支旁支、嫡子庶子,只要一心求学,都可来家学读书。而在家学里,笔墨纸砚、点心茶水、夏冰冬炭,全都是免费的。而且,学得好的,还有奖励金可拿。李氏先祖这般规定,原是为了鼓励子弟读书,确保没落的旁支也有崛起的机会。但几百年过去了,李家子孙繁茂,其中有成才的,也有不成器的。某些不成器的子孙,日子过得艰难,却不思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