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788 (第3/3页)
。而除了我相之外,还说人相,说众生相,说寿者相。世尊还说,唯有摒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才是菩萨。若菩萨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不是菩萨,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这样的说法,净涪闻所未闻。不单是他,甚至连景浩界中的芸芸佛修也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经义和佛理。堪称石破天惊。第519章王家村里5景浩界的佛门中,以天静寺为祖寺,各佛修弟子泰半以超脱尘俗、往生净土佛国为修行目的。便是妙音、妙潭等六分寺,也都是从天静寺分裂而出,哪怕它们的立寺理念和天静寺那边有着不可修补的分别,但它们还是没能彻底拔除天静寺对它们的影响。所有人都得承认,妙音、妙潭等六分寺与天静寺还是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天静寺崇佛敬佛,将佛陀视作无上至尊,每日里参拜供奉,唯求佛陀一丝怜悯,将他们接引入净土佛国,超脱轮回。而妙音、妙潭等六分寺,虽然也在极力完善自己立寺的理念,但很多地方,也还保留着天静寺那边的修行态度和方式。然而,所有的修士修行,甚至包括世上所有众生生存,其实都是想活,想活得舒服,想活得坦荡。这所有一切,又都着落于‘我’。‘我’如何存在于世?如何确定‘我’的存在?六感。我见故我在,我听故我在,我闻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所有众生一切所为,挣扎求存,都是为了自我的存在。可这些可以证明‘我’存在的境界,在这一刻,却统被世尊归为我相。依世尊说来,修士活着,生灵活着,总要领悟道理,孜孜不倦地获取知识,其实都是想要活得明白,活得清楚。在领悟道理,能够取舍任何境界,譬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剩,所以舍弃我相,这就又被世尊称为人相。而除了我相、人相之外,可以证取的境界和通过领悟道理来证取境界的,还有众生相。这一重境界,灵明觉知,可上天可入地,可作众生,是为世尊所言的众生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