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6 (第2/3页)
爷拖累你一辈子吧?”寇秋冷笑了声,说:“查恭,等你七十多岁的时候,你也希望你孙子这么对你?就把你扔在一边,不管也不问,几年才回来看你一眼?”“......”查恭有些无言以对,可垂了垂眼,还是没放弃心里的念头。他没再说,只是转头回去了。没过两天,村里又起了新的说法,说方爷爷是在活子孙寿。子孙寿这种说法,在民间一直都存在,指本来应该去世的老人抢夺占据了子孙的寿命,来让自己活下去。有这种说法的人家,有时会选择把老人送上山,给他留点食物;又或者干脆就断了吃食,让其自生自灭,以此保全自己的福寿。方爷爷两个儿子都去世的早,一个儿媳跟着走了,另一个也早早就改了嫁,家里只有方扬这么一个孙子。再加上他一大把年纪了,病得又重,却偏偏就是没走,硬撑着活到现在,在村里人眼里,也的确算是件稀罕事。因此,这说法一起来,倒有不少人都相信了。就有信这些的来劝寇秋:“你还年轻,你爷爷说不定真克你,还是早点儿出去打工的好。”社会主义接班人像是在听天书。还能克自己?怎么克?拿资本主义的光芒对着自己扫射吗?身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寇秋自然是不相信这话。他说:“姨,这么长时间来,老人活得长那都是好事儿,说明福寿延绵。哪有克我的道理?”“你不懂,”来劝他的村民咋舌,“这种事邪着呢!”他瞧见少年还不信,干脆压低声音,说了实情,“......连村里的李大仙都说了,哪儿还会假?”寇秋更愣。他费了点劲儿,才从原主的记忆里找出那个李大仙。李大仙不是村里人,是从外头流浪来的,用他自己的说法,那叫尘缘结到了此处,要帮着这里的人指点迷津,故而才留下。寇老干部觉得这人真是了不起,一留就是三四十年,居然这一个村子的迷津还没解完。他很不能理解,“他给村里人指点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谁大富大贵了啊?”除了一个查家,还是本身就有点资本的,李大仙连半分功劳都抢不过来。村民急哄哄地拍他,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