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大汉天子]金屋_分卷阅读23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5 (第2/3页)

杀晁错,就是因为晁错提出削藩之事,让诸侯王感觉惶惶不安,但是杀了晁错,七国之乱仍然不可避免。眼下的局势,虽然诸侯王颇有不满,但是远远不能和先帝时候的诸侯王势力相比,诸侯王已经没有兵权在手,能够引导的也只是舆论,主父偃确实有错,收受贿赂的证据还在排查,不过已经基本确凿,罪还不至死……只是,陛下要考虑一点,齐王年少,秉性软弱,在诸侯王中口碑甚好,再加上正在皇太后大丧期间,诸侯王难免会拿次做文章,如果不处理此次事件,想必诸侯王会借此机会,要求撤回国相刺史的设置,到时候兵权又要回归诸侯王,陛下这么多年来做的事情,就算是白费了。”

刘彻听了,只是沉默,汲黯分析的太对了,国丧期间,十二王联名上书,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如果不及时安抚,好不容易收归来的兵权就要付诸一旦,更有甚者,诸侯王被打压了两朝的势力,将会死灰复燃。

刘彻道:“还有人要说么?说说自己的看法。”

公孙弘应声站了起来,道:“陛下,卑臣有话说。让诸侯王所忌惮和惶惶不安的,并不是主父偃,其实是丞相。从处死燕王开始,淮南王、衡山王相继灭族之后,诸侯王觉得,陈蹻一言可以兴邦,陈蹻一言可以丧邦,足以令天下诸侯终日不安,主父偃逼死齐王只不过是一个契机而已,不杀陈蹻和主父偃,陛下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刘彻呼吸一窒,随即大笑道:“好啊,好一个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朕是听明白了。”

刘彻说着,站起身来,径直走出了宣室阁,将三公九卿给撂在了大殿上。

刘彻释放嬴政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十二王的联名上书就递了上来,刘彻忽然觉得,当年因为灌夫不敬,连累的窦婴一家全家灭族的事情,似乎已经微不可谈。

当年只不过是面临着皇太后的施压,而如今,刘彻已经被十二王居高到国之大义的地步,保嬴政和主父偃,就无法向诸侯王交代,无法向天下人交代。

诸侯王推举了人到刘彻面前哭诉,指控嬴政和主父偃的罪行,无非和公孙弘说的话一样,刘彻三天都没有睡,他站在未央湖旁边,伫立了一个晚上。

刘彻想了很多,当年和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