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2 (第1/3页)
出身。还有三甲之列,则赐同武进士出身。然后由兵部授予官职,这些新科武进士或留在京中,或分赴各郡,真正开始为国效力。“他在军中历练多时,比起寻常武秀才,绝对高人一等。到时候他通过了会试,还有我在京中陪他,一切都会很顺利的。”刘煜之所以归心似箭还要留到武举结束,就是知道晓年和简家人必定为简晓令的事情操心。他宁愿自己辛苦一点,夜里赶路往返于天京和绥锦,也要把武举等过,确定简晓令的事情无问题,才能安心返回绥锦。正因为如此,晓年一面心疼自己的煜亲王常常连夜赶路,一面也对堂弟可能要独自在京中应试的情况放下心来。……永仁元年秋,在家人的殷切期盼中,习武三年多的简晓令终于到了要参加乡试的时候。他果然过五关斩六将,不仅在绥锦的乡试拿了头名,而且在会试中名列前茅,顺利获得殿试面圣的资格。和科举一样,武举的殿试规格自然是最高的,由新帝亲自主考。内场考策论兵书,外场考武艺,只是会试考武艺还分多场,但殿试的武试只考校骑射。在帝王面前,三轮共九箭决定自己的命运,对于这些准武将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但这对于简晓令来说,并不成问题,反而是个优势。他的兵法策论有军营里的老将指点,重实效不重辞藻,所以在文试的时候并不显眼,但他的骑射功夫实在边境历练过的,甚至与妖魔拼杀过,根本不是寻常武举人可比的。毕竟帝王威严,与生命之胁相比,显然是后者更能激发人的潜力。简晓令面对妖魔都不会射偏,又何惧在少年君主面前射一个红心。余德见刘荃在看场中英姿飒爽的青年,主动道:“此人名为简晓令,祖籍是宁安人士,之前在京中,后搬至绥锦。”他偷偷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煜亲王,继续道:“他的祖父,正是负责过您脉案的简太医。”刘荃当然记得简太医,而且也记得简太医和他的长孙治好了煜亲王的魇症。在徐家利用简遵友试探刘煜之前,刘荃对这个老太医的印象不错,但在简遵友去了煜亲王身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