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6 (第1/3页)
的交通工具:“这里的爬犁简单实用、轻便精巧,据说一个青壮年小半天就可以制作一具成形。先用架火熏烤两根同等粗细的柳木杆,趁其受热变软之时葳成半月形,钻了孔,钉上横杆,再穿上横带便制成一具爬犁,用于运送口粮或日常用品,不负重载,一个成年男子便可驱动。”而用于跑长途的重载爬犁或者载人的爬犁则不用柳木,选择更加结实粗壮的松木,横杆之间的铆眼用水泡浸,等木头一涨就连接结实了,出门再一冻,任多沉的东西装在上面都不会散。要是长途行程多日,还要支上“睡棚”,白天赶路,晚上就在睡棚子里,支上火盆和脚炉等,可抵挡风雪,在外过夜。蒋智摸了摸拉爬犁的马:“北境的爬犁一般用马来拉,但也有用大犬、鹿和驯鹿等动物来拉的。”后来晓年去读,还看到一种“以数犬驾舟,形如撬,长十一二尺,宽尺余,高如之。雪后则加板于下,铺以兽皮,以钉固之,令可乘人,持篙刺地,上下如飞”的爬犁,既可用狗牵引又可以人为持具支地而行,可以说充分展现了老百姓在实践中的智慧。煜亲王带晓年和小崽子去玩雪的地方,是在一处临水的高地。远远望去,此时水面反射着阳光,看样子应当已经结冰,若是再过个十天、半个月的,等水面的冰层达到一定的厚度,人们甚至可以直接在上面穿行。“可惜现在水面才刚刚结冰,载人的爬犁上去太重,还不够安全,咱们待会到了水边,就不去水面上面游玩了。”晓年虽然是个好奇的年纪,但为人谨慎,对于不安全的“刺激”,没有任何兴趣,他抱着小虎崽对蒋长史道:“既然有水,又离大道不远,周围应当有人居住吧。”刚刚他们一路疾行,不过用了小一刻钟就抵达了目的地,小虎崽根本不怕寒风,在包裹得像头熊的晓年怀里撑着小脑袋往外面看,现在更是扭动小身体,想下地去跑。但晓年站在雪地里,感觉到雪都没过了自己的小腿肚子,怕小虎崽下去就陷在雪里,万一不小心滚下山坡,那真是想追都追不回来,于是假装不知道小家伙想干什么,还是搂得紧紧的,没有一点要松开的意思。蒋长史看着小公子在简小大夫怀里扭得欢腾,实则根本没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