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全)_分卷阅读50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01 (第1/3页)

    器。当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经商步入有产阶级,他们的子孙也就有了进学的机会。商人是不能为官,重农抑商也是历代的传统。但是多得是商人置地后成为地主、庶族,再通过此渠道晋升。而恰巧,现在并州的制科,名义上是选吏。这无异会成为一个可以钻的空当。就看有多少聪明人,能在这个空当合拢前,跃上龙门了。

不过想要商业发展,还有个问题急需解决。

“铸币的事情,还是要有所准备……”梁峰缓缓道,“一旦行商的人增多,光靠粮食交易,可就不妥了。”

“此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对于这点,段钦倒是极为坚决,“自武帝起,五十余载,朝廷都未曾铸币。何必急于一时呢?况且私自铸币,也容易惹来扬州忌惮。若是粮食麻烦,自可用绢替代。铸币一事,当徐徐图之。”

这也是最让梁峰头痛的问题。西晋的钱币,其实没有真正进入流通市场。小笔买卖,或者世家之间的交易,还可以用钱。但是大面上的物品流通、乃至官员发放的俸禄,都是实物进行。只因武帝登基后,压根就没铸钱!

世家林立,庄园遍地,在这种自给自足的社会里,商业自然要萎缩。更何况连年战乱,西晋政府根本就没有开采铜矿,发行货币的能力。因此现在市面上能见到的钱,净是前代遗留的古董。两汉的钱已经算是好的了,董卓铸的劣钱根本就没法用,魏蜀吴三国各自发行的钱币,数量又不足用。至于蜀国和东吴的“直百五铢”,也就是一枚顶一百枚五铢的大钱,更是分量轻薄,不能等同币面价值。

在一个钱币并未大量流通,而是作为权贵阶级赏赐、陪葬等充面子行为的摆设时,这个问题可就严重了。梁峰再怎么不懂经济,也知道用货币代替以物易物,才是社会的进步。若想商业进一步发展,终归还是要发行自己的钱币才好。

但是段钦所说的种种顾虑,也不得不考虑。他手下这三州,按照记忆推算,也只有河东,也就是后世的山西运城有铜矿。但是河东在匈奴手里,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打下来的。而拿到了铜,怎么铸币,按多少数量发行,乃至怎么流通,也是门大学问。发多发少,都是会引起社会动荡的,哪能不谨慎?

轻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