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全)_分卷阅读28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80 (第2/3页)

br>
而上党的局面,也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刻。只为了一点点芥蒂,就冒这么大的风险?梁峰这才算真正懂得了当年父母联姻时的心情。不是不知道对方和自己不合适,但是为了家族,为了更大利益,牺牲点恋爱自由又算得了什么?

谁料轮回转世一遭,兜兜转转,自己也走上了这条老路。

良久,他缓缓颔首道:“那便准备婚礼吧。”

听到主公终于下定居心,段钦不由心头一喜:“礼制当如何安排?可要‘拜时’?”

梁峰如今晋封乡侯,也是列侯中一员。婚礼是要按照“六礼”来走流程的,也就是要规规矩矩完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徵、告期、亲迎这六步,方才能迎娶新妇归家。但是魏晋以来,多有战乱灾疫,为了尽快完成婚礼,少生枝节,就产生了一种权宜之计。只要用纱縠蒙在新妇头上,送至夫家,由丈夫亲手揭去蒙纱,拜见舅姑,就算成礼了。这种简单仪式,称作“拜时”。虽不合古礼,但是世间如此娶嫁者甚多。

梁峰本就是续娶,新妇又是王氏别枝,而非本家。再加上王汶等人因为战乱避走他乡,再行六礼,实在勉强。用“拜时”简单不说,还能赶在司马腾回到并州之前完成婚礼,确实是最好的法子。

一旁崔稷立刻道:“‘拜时’难免仓促。不妨简化些,定亲时纳吉,迎亲时纳徵,也算全了礼数。”

这门亲事,毕竟门第有些不对等,乃是王氏下嫁。若是这么两手空空把人娶过来,实在太过失礼。正好应下亲事,送信过去,趁这机会把纳吉,也就是登门提亲的事情办了。对方回信,告知女方名姓生辰,这边定了日子亲迎的时候,也能带上聘礼去接新娘。如此六礼虽然仓促,但是比起“拜时”还是郑重多了。

听到崔稷如此说,梁峰哪里不知他的意思:“如此也可。一应徵礼,要尽快备下。”

此时结婚也是颇费钱粮的事情。像王氏、梁氏这等士族,一场婚事,没个百万钱是办不成的。不过如今两地间隔颇远,又有兵祸战乱,恐怕不能大办。纳徵固定的九种物品备齐之后,再加些名贵首饰、绢帛就好。

得到梁峰认可,在座诸人无不欣喜。梁府有了新的主母,太守迎娶了王氏之女,不论是哪样,都值得庆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