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格格”有礼_分卷阅读13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4 (第1/3页)

    不敢言语,在密报递到贝勒爷手中后,便一直低垂着头在边上候着,直到贝勒爷抬头的时候才敢稍微喘气。

胤禛的指尖在密报上点了点,淡声道,“密报上的事情,有多少人知道?”

苏培盛低头,“蜡封从奴才拿到的时候就是完整的。”

胤禛半心半意地点头,随后嘱咐道,“把温先生请来,然后……去佟府请舅舅过来一趟。”能被胤禛称呼为舅舅的人,也就只有隆科多一人。

温凉被胤禛请过来的时候,虽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可看着胤禛严肃的面孔,也知晓必定不会是什么好事。可这肃穆中又没有分毫焦灼,想必这事与他们的关系并不大。

得出这个结论后,温凉坐下时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如今府内大部分的幕僚都被胤禛外派出去,包括戴铎等人,余下的倒不是很多,温凉也没想到胤禛只召了他一人。

胤禛见着温凉入座,便把手头的一份折子给了他。温凉接过来看了眼,并没有打开,“爷把这么重要的东西给某?”

这种模样的折子他不曾见过,该是胤禛手底下的密报。

“没什么不合适的。”胤禛淡声说道。

温凉低头打开看了数眼,便对此事的严重性有了判断。他仔细地看完了折子上的内容后,又重新阖上,“爷,此事若是捅出来,引起的火花可不算小,您考虑清楚了?”

内里的内容不算是特异独行的事情,毕竟历朝历代都经常发生,也实属正常。

自古以来,无论哪个朝代都有买官的事情发生。

好听点可以说是捐官,朝廷内甚至有固定的名额是给这些捐官的位置。但买来的官位与真正考科举上来的官员还是不同的。

寻常的晋位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才能够得到,因而,更多的人把视线放在另外一件更容易出头,也是更为冒险的事情上来。

科举舞弊。

这事自打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出现后便屡屡出现的大事件,几乎没有能完全禁止的时候,总能在历史的洪流中跃出水面,惹来非议。

如今,这事又落到了胤禛的手中。

温凉隐约记得,在康熙年间的确有一出科举舞弊的事件,可时间必定不是今日,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