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 (第2/3页)
着涂玉泉上北京,而这边涂玉泉填完志愿后就开始梳理这半年来的业务,花了十来天,然后头昏脑胀的就带着“巨款”上了飞北京的飞机。所谓“巨款”,就是涂玉泉在夔城能调动的所有现金,而市里文蕴韬那儿开了分店,店面都是买的,也没什么油水。涂玉泉这次到北京,首要大事就是买房,不然带那么多钱干嘛?何涛跟涂玉泉完成了最后的交接,收到涂玉泉的大红包后就匆匆飞往美国。何涛带的徒弟薛如月是她的同学,性格跟她差不多,在这个大学生包分配的岁月里敢不要铁饭碗,就这一点涂玉泉就高看她一眼。薛如来艾上制衣坊,一是她跟着何涛干过,知道这里可靠,而且能挣其它事业单位所不能挣到的高额工资;二是一来就能做管理者,站的位子起点就比别人高,自然就能收获在事业单位仰人鼻息所不能得到的优势和发展。而对于何涛口中那位有天才一样的经商头脑的传奇小老板,她又崇拜又好奇,等见到真人之后,才有种名符其实的喟叹。办好了制衣坊的事情,涂玉泉买房子的“大事”便提上了日程。一个外地人,没有本地户口,要买房子,着实不容易。作为第一批商品房,亚运村的新房子把不容易变得容易。涂玉泉就是奔着亚运村来的。他是一个后世人,在房价巨高、大学生工薪阶级买不起房的时代,他曾专门查阅了房价上涨的有关资料,亚运村被当作一个经典案例来分析,想不印象深刻都难。他要买房子,当然不可能瞒着何黎。奔着有钱大家赚、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涂玉泉劝何黎也买上一两套,反正过不了多久房价就会大涨,当然,劝说时他的言语不可能这么直白。何黎也不是一个本分的人,要不然怎么就大胆的跟涂玉泉搅在一起了呢?(我对自己无语了……)一般人家吃着碗里的,就不会想着锅里的,住着好好的房子就没想过要买新房子,毕竟跟单位分房相比,把半生积蓄都拿去那么贵的商品房真是太亏了。可何黎不是一般人,读书成绩好就不说了,性格原因,再加上受涂玉泉发家致富的刺激,随时蠢蠢欲动找机会赚钱,现在涂玉泉说亚运村的房子在亚运会后就能大涨,他就心动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