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5 (第2/3页)
议,放下茶杯:“听说杨氏有一传承百年的私塾书院,迟衡对知书达理的世家向来仰慕有加,不知可有幸一睹?”这书院乃是杨氏的根基所在。那书院建的地方也奇,在悬崖峭壁之上,得踩着险峻的石路上,只有小孩和年轻人能上,杨雍年迈,就是抬也抬不上去的。据说杨氏先祖有苦读者三年不出悬崖,而后终任大官,由此杨氏兴盛。。极少人要看杨氏私塾学堂,杨雍挑了几个警醒机灵的孙辈陪迟衡上去。那私塾学堂的风景其实无奇,无非视野开阔,清风朗朗,很是适合苦读和钻研学典。学堂里藏的书不少,不止是诗书经略,五花八门,甚至连民生刑典经济时务都有涉及。迟衡随意挑了一本,问询开来,这几个都是饱读诗书的,中有二人答得最是从容。这二人,一个名杨略一个名杨济。迟衡将二人留下道:“如今缙州大半归我迟衡,只是缙州山野居多,民风淳朴,疏于礼化,如若你们为一方之首,该如何做才能改观?”杨略不遑多让,侃侃而谈。其弟杨济十八岁,才思敏捷亦有抱负。迟衡善战,对这些知之甚少,心下佩服。归来途中,迟衡问庄期:“你觉得杨略杨济兄弟如何?”庄期道:“博览诗书,言谈不俗。”“如果我将杨略提拔为缙州的知州太守,你觉得怎么样?缙州不比元州夷州,未开化的地方多所以易滋生匪贼。如能加以教化,将大有裨益。”庄期惊讶道:“只凭一面怎能定论?杨氏子弟中也许有比他更好的!”迟衡笑了:“不错,杨略只是拔尖而已,比他更能力的还有,只不过今天没被我看出而已。越出杨氏,整个缙州比他合适的也大有人在。不过,我们没有时间把所有人都过一遍,只能挑个能看到的最好的。而为什么选择杨氏子弟,也是看中杨氏的殷实家境而已。”庄期不明所以。“缙州就是一盘散沙,无论谁来都不可能一把抓起来。而杨氏是缙州不多见的大家族,知礼有秩且有名望,如果由这么一个大家族里出身的人当知州太守,能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