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1 (第1/3页)
人以上的大军则是调兵遣将、掌控全局,这与经验无关,乃与天赋悟性有关,非人力所能及也。”说完,谢知非还来了一个大方的反问:“敢问陛下,古往今来,名震千古的大将有多少是累积经验而来的?”——古往今来,名震千古的大将也就那么多。一小半出自微末还可以说是经验积累,有一大半都是自成一派空降而去,既然是空降自然谈不上经验。赵祯皱眉不语:“……”说了这些论点,还要说出对方之法行不通的论据,谢知非斩钉截铁的说道:“况且,此战其他人可取,韩大人绝对不能任主帅!”不待赵祯问,谢知非便继续往下说:“韩大人兵败好水川口,天下哀恸,如今他正需一场大战来洗刷自己身上的耻辱。此时若派韩大人为帅,必易贪功冒进,让辽军抓住时机设下埋伏,或会重现好水川口结局。”说得好有道理!赵祯顿时哑然:“……”好水川之战绝对是赵祯心中最疼惜的战争之一。当时赵祯力排众议,顶着压力顺了韩琦进攻的奏请,后来打败,战亡士兵的家人一路跟随,还有一些人披麻戴孝进入开封,那种压力赵祯实在不想尝试第二次:“那便依枢密使的意思,调狄青为帅,去北抗辽军。”见赵祯最终顺了谢知非的建议,枢密副使顿感不快。在枢密副使的心中,类似狄青这样出生地位的武人,实在不能托以重任。只是如今强敌扣边,陛下心意已决,他总不能一直坚持己见,只能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办法来弥补:“狄青武人,不可独任,还请陛下派监军指挥作战。”“……”谢知非顿感无力,心情瞬间不好。这监军派过去,八成是拖后腿的。只不过在赵祯看来这注意非常好,狄青这个人他并不知道,派个自己熟悉的臣子去监军,最好不过。只不过监军的人选上,赵祯又迟疑了,他看向谢知非:“这监军之选。”谢知非抿了抿嘴,心里开始想怎么才能让赵祯打消这个念头:“……”另一边,自战败降职之后,夏竦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与韩琦交好,同时又憎恶谢知非进入枢密院。对于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