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堂_分卷阅读7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75 (第3/3页)

避难的人潮一波接一波的涌入四川。本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来到重庆,三天可以找到一个女人,三月可以找到一份职业,三年却未必能找到一处房子。

上面一番话,前两句还算写实,至于最后一点,却是不然。只要肯下决心忍受一切不适的话,房子还是能找到的。比如城外各处疏建村内成批修建的“国难房子”——竹子搭架,围上席子,再用黄泥从上到下抹了,最后刷上一层白灰,乍一瞧着也是洋灰白墙,其实一拳就能把墙打个窟窿。

在这种情况下,洋楼阶级们就愈发显出了他们的高贵——高,指的是洋楼的地势;贵,指的是楼内每日的生活开销。现今只有昆明通缅甸一线的公路还是畅通着的,物价几乎就是每日一涨,甚至有时干脆就是有价无市,饶你有钱,可硬是买不到货!

一切都是稀缺的,烟酒糖茶,全部成了奢侈品。美国大兵们带来的咖啡和糖果也成了很珍贵的食物,放在商店里寄卖,很快就能以高价售出。

桂如雪感谢美国大兵,此刻重庆市面上连点像样的鱼肉都很难买到,若是没有美国罐头乘坐军舰漂洋过海的抵达他的餐桌之上,他怎么能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呢?

他近来,渐渐的觉着手头有点紧张了。他是个有“嗜好”的人,这点嗜好无论何时都是一笔大开支;再加上吃喝玩乐,狂嫖烂赌……全民抗战,并没有耽误他花天酒地。而现在这花天酒地的成本,可是不能拿当年在南京时的标准来衡量的。

从南京到重庆,这几年他一直没闲着,钞票被他大笔的赚进来,又被他大笔的花出去——全重庆都知道他发了国难财,可他总觉着自己要闹饥荒。

此刻他搬了椅子坐在后院内的草地上,重庆多雾,难得今日见了蓝天,而又没有日军飞机前来轰炸,他要趁此机会晒晒太阳。

闭上眼睛,他迎着阳光仰起头。下颏尖尖的,他已经瘦成了瓜子脸。

一名听差蹑手蹑脚的走过来,轻声禀报道:“先生,桂主席来了。”

他依旧仰着头,并没有回答的意思。那听差在公馆内也是做久了的,见状会意,静悄悄的便退了下去。

十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