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34 (第1/3页)
叔辈兄长全都误会王皇商了,甚至有可能是有一些别有目的人,在他们前面故意抹黑王皇商。王修晋倒没想只是遵守承诺的行为,刷了一把友好度。没有得到王修晋友情赞助粮的其他皇室子孙,全都老实的去庄子里收粮,以前不知劳作之苦,吃饭常剩饭,不爱吃便不吃的公子哥们,经了一年的种地与收获,深刻的了解到农人的不易,听到庄子里的人言,庄子里不用交税,农家却不同,秋后需交粮,不交粮者则要交钱抵税,直性子的帮工,会告诉这些主子们,他们收的那些粮,还不够交税的,若真是农人,怕是一家人未来一年都得跟着挨饿,使得公子哥们越发的愧疚。王修晋一直深信,孩子都是好孩子,孩子们会变坏,多为环境养成,当然,不可否认的有一些人从出生就注定要走向歪路,但这样的,绝对是异数,除去异数,其他的人在品性可以改时,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就会有所改变。皇室子孙的改变,可以说是在王修晋的预想之中,但在皇族长辈眼中却是意外。看到孩子们大有改变,他们心里的犹豫全没,坚定每年让孩子们去耕种,以劳其筋骨。秋收过后,学堂的第一堂课讲的便是王修晋提供的一篇文章,内容便是的节选,这段天将将大任的原文,王修晋从没有想过,自己能做到全文背诵,墨写出来时,王修晋不禁感慨,其实不论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在人生低潮,困苦之时,全都靠着这个支撑,鼓励自己,不然又怎能挺过来。文章出于课堂上,诵于皇室子孙口中,传于庙堂之上。文官赞王修晋之文采,却有一些人则觉得抓到了王皇商的小辫子,“国恒亡”便是妄言。文官心中盘算什么,对于王修晋来说,全都是小菜一碟,他的学堂教的是皇室子孙,如果皇室子孙没有半丝危机感,觉得躺在前人的功绩上就能守住国本,那么不用他言说,大梁必将不能久存。天子赞赏过王修晋的文采后,便看到文官上来的折子,被气乐了,这事他并没有告诉王大人和李老将军,而是直接交给缉事厂调查,看看这些人后面都是谁,查清楚了直接抓人。没几天京城里又是一阵血雨腥风。忙着各种杂事的王修晋不知,李家和王家多少知道些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