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医路扬名_分卷阅读26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7 (第2/3页)

义诊期间出现的所有病例,召开了一次总结会。会上讨论的东西很简单,给每种病例确立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郑驰乐都能总结出一套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不藏私,用什么药、用什么方,甚至应急时可以打什么针,他都会合盘托出。

要知道这时候医疗体系还没完全规范起来,有很多人是搭着末班车勉强挤进了体系内,治起病来还延续着“一方走天下”的老观念,守着自己一个祖传方子不公开,然后头疼用它、感冒用它、肠胃不好用它,总之就是在吃老本——还是吃老祖宗的老本。

郑驰乐思维活,讲解的治疗思路简单易学,套用起来极为方便,很快就把人吸引过来了。

如今每个月的“义诊”席位都非常抢手,很多人排着队轮着参与,并且纷纷要求郑驰乐增加席位。

郑驰乐没答应,他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次带那么一批人已经有些困难,再多来点儿他根本力不从心。

幸运的是在培训期间他也发现了好几个不错的好苗子,在他的着意栽培之下,县里能挑大梁的人也多了起来。

对于这次下放下来的这批新人,郑驰乐接手得有些无奈。

因为这批人来头不小,是首都医学院放下来的!能考上首都医学院的那都是什么人?哪一个都是天之骄子,同辈中的佼佼者。

郑驰乐在跟首都医学院接洽时当然是把延松这边的情况往好里夸,夸得那边的老学究们都上心了。也不知他们是不相信还是不服气,非要把人往这边送,还把原本在这边实习的毕业生们都弄走了,他要是不接受这批人那这边的人手就紧张了——毕竟每年从这边走出去的人也不在少数。

王季伦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很头疼,交待郑驰乐一定得好好办好这件事。

延松这两年来发展得那么快,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跟首都那边的合作,沾上首都医学院、首都农学院的边,投资那是滚滚地来!

最明显的就是青花乡那一块,在方海潮的规划之下它很快就通了路、通了电话,有了路建设起来就轻松多了,仅仅两年它就变了样,那极具特色的林间药园和山腰民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