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69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695 (第3/3页)

,如果是驱逐舰这样的轻型舰艇,“海鹰-1”甚至可以自上而下完全击穿其脆弱的舰体……

注1:生产氢弹需要原子弹来点火,而中国两次核试验后已经仅剩1枚原子弹可用了,虽然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实现了浓缩铀和钚的工业化生产,但因为工业基础薄弱,一年的产量只够造两枚2万吨级的原子弹而已,再加上中国核武器的研发进度快得惊人,估计一年后试爆氢弹的其他条件就都准备就绪了,所以原子弹不省着点用是不成的。

第八百零九章科技强国(中)

防空导弹的研制相比反舰导弹要更晚一些,因为二战初期的飞机太廉价,而导弹作为“高科技”产品,短时间内不可能将造价降下来,靠它防空的话,明显是得不偿失。但是造价接近上百万美元的b-29战略轰炸机出现后,防空导弹就有了实用价值,而且因为地面雷达引导较易实现,技术上难度比反舰导弹小得多,因此虽然立项较晚,却几乎与反舰导弹同时获得成功。

在“911工程”之外,1946年里中国取得的其他科研成果也为数不少,但同样集中于军事领域。举例来说,中国政府之所以同意将性能先进的歼-2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和水滴形潜艇卖给日本,正是因为国内已经研发出了更好的产品……

由于并行工程学的应用,早在歼-2才刚刚完成首飞的时候,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制就已经正式立项,而钛合金的研究则因为火箭同样需要而开始得更早,加之又有胡卫东提供的歼-6设计图样作为参考,所以这款被命名为“歼-3”的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能够在1946年定型入役,其实并没有太过超出胡卫东的预料。

不过,若非吴仲华在喷气发动机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歼-3”的研制成功至少还要晚上三年,这就是天才的作用。没他们未必就一定搞不出来,但是所花的时间和资金却肯定会大大增加,在目前中国连“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也无怪乎胡卫东虽然对吴仲华的性格颇为诟病,却一直对其给予特别的关照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