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9 (第2/3页)
br>他心中想,果然,他没有料错。谢远果真是早有反心,只是这些丞相被谢远从前的面目所扰,一时间不曾猜到谢远的心思。直到今日,这些人才终于和他一样,猜到了谢远真正的叵测居心。想到此处,谢容英的心反而安定了下来。他很是认真的看向四相,道:“朕已明了昭王的司马昭之心,将来,在朕羽翼丰满之前,都不会在昭王面前露出行迹。”他神色略微复杂和沉重,“忍辱负重四个字,朕,明白。”谢相闻得此言,转头狠狠瞪了颜相一眼。颜相摸摸鼻子,心中却想,不这样,又能如何呢?这位圣人原本就容不下昭王,现下,他只不过是为圣人寻了一个容不下昭王的理由。而在这个理由之外,这位圣人只要肯做一个合格的帝王,于天下,于他们来说,也就足矣。至于那个昭王……每一个帝王背后,都是踩着无数的尸骨走来的。昭王,只是那些尸骨之一而已。这厢谢容英已然将谢远当做了“恶人”,并下定决心要隐忍下来,先依靠谢远除去定、敬二王,然后再想方设法除去谢远,为此,谢容英甚至让自己变得格外清醒和聪明。而另一厢,谢远与诸臣一同去长安城里的茶楼喝了茶,又一同用了一顿膳。不少臣子在发现这位昭王不但英武非常,战功赫赫,就连文采也是格外的出色后,不禁对谢远好感更甚。——毕竟,无论如何,昭王七岁献册书与远山先生,令天下文人得以携带轻便册书,读书越发方便;永和帝继位之初,昭王献晒盐之法于帝,盐价大降,令天下百姓受益;后又以考试取官,使寒门子得以有做官的机会……如是种种之下,其余武将暂且不提,但是,诸多文人对这位昭王的印象却是极好的。待到真正和这位昭王说上话,再发现这位昭王年幼聪慧过人的名声果然是真的后,不少文人都甚是遗憾昭王乃是藩王,他们虽对昭王印象极好,也一同用了膳,但是,昭王毕竟是藩王,他们乃是朝廷臣子,自然也就不好和昭王走得太近。但是,在这些人心中,却是觉得,这位昭王,当真是文武全才的翩翩君子,真真不愧先帝将其视作君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