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9  (第2/4页)
r>    说是“终于”,是因为天气寒冷,行军艰难,倒不是说遇上了多么可怕的抵抗。    ——事实上,早在邯郸那场朝廷军的大败之后,朝廷军就几乎没有组织起什么像样的抵抗了。    所有人都明白了大宿的命运。    带兵的指挥使自己都只是勉强又和夏翊的兵马打了两次遭遇战,接着就在每个夜晚神不知鬼不觉地开溜了,留下几万残兵。    朝廷军哗然。    紧跟着就是彻底消失的士气,还有疯狂的逃兵行为。    ——指挥使的遁走不仅仅意味着他对胜利彻底失去了希望,也意味着大宿朝堂的威慑力,崩塌了。    在夏翊最开始起兵的时候,那些城的将领宁可死,也不敢降,不敢跑。    因为觉得投降或跑掉,早晚是要被朝廷收拾的。那时候,他们对朝廷有敬畏。    然而现在,京城最后一道防线、朝廷军最后来得及解围的力量,他们的领兵者,仓皇跑走了。    ——他并不担心自己这样令大宿朝廷大失颜面、更将京城直接置于为难的举动会遭到什么惩戒报复。    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清楚,大宿,已经无力回天了。    于是当十一月近月末的时候,夏翊带着迤逦上百里的队伍抵达京城外的时候,这座城早已经一片死寂。    檀九章告诉夏翊,大多数高官富商早就逃之夭夭。在邯郸兵败——或者说是溃败更合适——之前,还是遮遮掩掩让家小带着财务偷偷跑,那之后,根本顾不得掩饰,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辆车接着一辆车,不分昼夜地离开这座富丽堂皇、威严气派的城。    百官也再也撑不住了。    上折子“告老还乡”的一片一片的,甚至不等朝廷回复就匆匆跑路。    【留下的呢?还剩多少?都是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