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58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86 (第2/3页)

要用孝道这个概念为秦国人解释为什么必须赡养老者,又为什么要尊重老者。



    在最初,除了两个现在已经去了蜀郡的学生支持他,他几乎所有的弟子都不赞成他这么去做,尤其是许多慕名而来的儒家学子,他们觉得这是儒家思想倒贴了法学。



    也有几个年轻的学生觉得没必要讲明白,他们认为现在的秦国百姓也挺好,但荀卿还是坚持这样做了。



    他说服秦王的理由是——秦国能用治理秦民的方法治理秦国,难道还打算用这种方法治理天下吗?



    秦国人民和六国人民的底子不一样,秦人已经被约束习惯了,而六国则不然。而就算是秦人,在商鞅立法之初也是杀了不少人,更用太子的先生扮演了杀鸡儆猴的角色,此法令方才得以推行。



    孝公治理秦国尚且如此,日后难道还要在六国也上演一次杀鸡儆猴?



    这无疑就异人最关心的一点。



    治小国和治大国绝非是一个难度,而治理一个对你带有仇视情绪的大国更不是一件易事。秦国当年可以接受孝公之政,是因为孝公是自己人,但是六国绝对不会接受他相同的处理方法,因为秦国是外人。



    这个道理就和亲妈打孩子是教育,后妈打孩子是虐待一样。每一次并入秦国的郡县该如何治理都能让秦王伤透脑筋,更不必提国了。



    别的不提,就说刚刚并进来的东周国和西周国好了。



    这两国的人民在并入秦国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首要一点就是他们无法接受秦国的「秦王以下所有人在法律面前一切平等」的思维。



    若说各国之间谁对血源贵族论最为迷信的,那么除了周国也没别的国家了。



    这种即便欠债也要维持天子尊仪,即便再狼狈也不能失了礼仪的作风从周王室一路刮到了百姓间。



    贵族就是高人一等,生来就是各种特权的执掌者。在周国,法律是为了贵族服务的,而到了秦国,他们居然和普通的庶民一样?



    因为没有爵位只能穿普通麻布,还得下地去种田?妻妾的数目居然还有限制?居然用钱也没办法买房子?开什么玩笑,不能接受,绝对不能接受!



    已经跋扈惯了的周国贵族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