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57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74 (第3/3页)

的时候还有人以为是听错了,但当红绸落地,渠道的大名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刻,无论是郑国本人还是所有在现场的匠人们、围观民众们都呆住了。



    怎么,怎么会是这个名字?



    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告诉过他们会以郑国的名字为这条渠道命名,而在这十多年,但凡提到这条渠道也都是以泾洛渠命名,所有人都以为这就是她的名字。



    哪怕把这条渠冠名秦王的名字他们都不会那么惊讶。但现在,秦国是以一人之名,还是一个普通匠人、一个并非秦国的庶民为一条秦国的水渠冠名,秦王是疯了吗?还是老糊涂了?



    秦王当然没有疯,也没糊涂,秦王异人还在千秋鼎盛之年。



    赵政合上了用来诵读他父亲文书的帛书,他缓缓眯起了被过于热烈的日光刺得生疼的双眼,在他的视线所及处,已经跪伏了一片。



    那块地方均是匠人所在,赵政当然没有让他们跪下,这一切全是其发自内心之举,这些匠人们以大礼参拜的不是他太子赵政,而是他的父亲。



    匠,也是一种商人,他们出卖的是自己的手艺换取财富,因此在任何国家他们都受到欢迎却并不受尊重。



    秦国当然也是这样,甚至于秦国的情况要比别的国家更为严重,以至于秦国本国工匠数目严重不足的程度。在场的匠人们基本都是为了求财而来,他们预先也知晓秦国本国对于手工业的打压,亦是做好了准备。



    即便在入秦以后发现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过,但这些匠人们也都非常清楚,秦国在这一点上和别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两样,但那又如何?尊严?尊敬?那是吃饱饭了之后的人才有资格去考虑的东西。



    而作为生活在底层的匠人,他们首要目的是要先活下去,还要让家人活下去,他们不会去思考那么多。



    然而就是这样的秦国,最轻亵匠人的秦国,却以一位工匠的名字为他们的水渠命名,这说明秦王认可他们这些匠人的付出,他也并不打算他们的手艺当做商品一样钱货两清,就连一个代表个人的标签都不允许拥有。



    赵政并不是很能够理解这些人的心情,却能够被这种情感带动,这个名字确实来之不易。



    事实上,关于现在这条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