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65 (第1/3页)
就都是僭越之臣,他们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臣子,这天下的百姓无论去了哪儿,都是周王室的臣民,就和现代人从一个省份搬家到另一个省份一样,哪来的归属感 至于民族,此时大家都还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硬要说的话,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也就仅限于东西方,受教化的地区和蛮夷之地罢了。 但如今的事实是,秦国这个蛮夷之地对老百姓反而要比这些礼乐之国更好,对前来投奔的百姓甚至还给发地、发农具。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他们只在乎在哪国才能活下去,而且,也因为秦国请了荀子开了学宫,这一点也令不少人对秦国产生了改观。 ……虽然他们是真的不太能明白,不喜欢儒学甚至于抵触儒学的秦国是怎么和儒家的荀子待在一块地方还没打起来的? 这一点也是不少有志之士对今日之秦国感兴趣所在,一旦感兴趣自然会有前去一看的欲望。 在吃掉了东周国和西周国之后,秦国现在的国境线已经抵达了中原洛阳一带,这也给各国人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相了解提供了渠道。 而一旦深入了解,这些人很快就会发现这个秦国和他们所知晓的秦国完全不是一回事。 放下武器的老秦人在外人看来别提有多质朴多友好了,而且秦国的城市内治安也太好了吧,完全没有别的国家那些“游侠”一个不快便血溅三尺,更不会有那些打斗起来便顾不上周边百姓死活的“义士”。 虽然法律条文的确是多了些,但是秦国什么不能做都给你说得明白,不像不少国家还来个“潜规则”。 ——似乎还是很不错的样子? 大批外国人士经过长久的考察和思索最终在选择在秦国落下了户籍,吕不韦对于各国的很多信息都是源自于这些千里迢迢来投奔秦国的民众。 越来越多涌入秦国的民众自能够表明在几代秦王治理之下的秦国现在的情况究竟如何,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人口大面积流失甚至已经发文禁止百姓出国的魏国了。 魏国比之秦国情况如何自是一清二楚,因此对于如今之魏国,吕不韦全不将其放在眼里。 但是对于信陵君归国后的魏国则不然。 事实上,有不少人都曾经由衷地感叹,信陵君若是魏王,那么魏国定然不会是如今之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