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55 (第3/3页)
行,速度定然快不起来。 而且村人们还可能会有「免费的不是好东西」的思想作祟,觉得这东西造了是麻烦,也可能辛辛苦苦造好当地人不爱惜等麻烦在,所以经过讨论后,都水监选择以市场经济的力量来填补这部分空白。 而为了说服异人,吕安上书说这也是为了尽可能保存风车和水车的秘密。 这两样小物件制造的难度不大,匠人们经过培训看着图纸就能做。由于秦国本国并不扶持手工业,来秦国“淘金”的匠人本身就多,人一多秘密自然保不住,大型灌溉设施需要倾举国之力,而风车水车这类只要郡县之间某个豪绅松松手即可。 但如果可以吕安还是希望这种技术在他国能够普及得慢一些,毕竟秦国的老底太浅,现在也就是将将追上了中原富饶地区而已。 但把人困在秦国肯定是不行的,除非秦国以后再也不想有匠人前来,不过稍稍绊住他们的脚步倒是未尝不可。 吕安在得了异人允许后便去联系了当时一起修风车的匠人们,请他们的徒子徒孙们帮忙一同来定制拼装标准,然后公开向举国的工匠进行授课。 来学习的匠人必须要跟随大师傅们进行风、水车的制作,并且完成若干件出师任务后才能拿到“行业执照”,有了这份执照便可以接私活。 就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起码七八年内这些冲着赚钱来到秦国的匠人们都要被绊在这儿。 而且最关键的是,一座风车并不是一个匠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量,这些来学习的匠人们多半是结成一个小团体一同接工作一同完成,渐渐有了包工团队的雏形,一旦形成了团队,想退便更难了。 肯定也有人学了技术回去,但毕竟是少数。比起秦国官方支持可以快速、大面积铺开的这种直达田地的水利工程来说,这些匠人们就算回国后推广开一二处又能有什么影响? 而且东方各国大多是平原地带,风车、水车对他们来说利用价值也谈不上很高。 吕安预测了一下,按照如今的发展趋势,秦国在未来十年内增加的耕地应该会是现在的两成,而能够加以改善成为可耕地的原劣等田也能有一成。 这个数字已经足够保守,毕竟秦国如今最大的问题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