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52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27 (第1/3页)

    用让他们治伤。



    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正是秦赵大战期间,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斗也拉动了周边国家的相关产业的物资需求,伤药自然算得上是其中大头。



    于商人而言自是大赚一笔,但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的生活成本急剧增加。



    应家曾经也是功勋之后,然而家道中落搬到卫国也躲灾,家财自然不丰,若非有吕不韦当时给予的这笔费用,几个叔伯想要在那个情况下活下来都难,更别提全须全尾了。



    因此,应家人都将吕不韦当做了恩人。但叔伯几人虽然活下来,身体却坏了,他们一身所长唯有武力,想要报恩便难,于是一家人将庆轲培育出来,并且让他背负一家的感激之心西行入咸阳。



    吕安听完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评论了,他一方面觉得这种将家族压力压在一人身上的行为有些过,一方面又觉得如果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吕家,那么他可能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这是先秦时代的一种社会风尚。



    如果用后世的眼光看来定然会觉得这种忠诚着实过于廉价,但是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特殊风尚和美德,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人和人之间便是由这一种“士为知己者死”、“滴水之恩必当涌泉”联系起来的。



    先秦时代的人最不能忍受的便是旁人指着你骂你忘恩负义,他们觉得自己欠着别人一份恩惠极为难受,定然要还完这份恩情。



    这种对于自身的“义”的忠诚以及对于“职场”上毫无原则的背叛和跳槽成为了这一乱世的独特的风景线。



    或者说,正是因为这一时代没有了道德底线,所以人们才会有意识地给自己划分一道分界线——遵守自己定下的义,为之纵万死而不悔。



    也因此,吕安对于这个年纪轻轻便背负上了一家人的谢意和忠诚的勇士十分佩服,他让人为庆轲安排了一个住处,并送上充足的饭食和干净衣物让他先好好休息,随后便告辞去找自己的母亲了。



    吕夫人听完儿子一番叙说后有些惊讶,她表示在她印象之中……似乎并没有这一件事情。或许是夫君怕吓着她没有同她说?这种出门行商被劫掠之事也的确很让人担心,但这其中……她隐隐觉得有哪儿不对。



    事实证明,女人的第六感是一种极其奇妙的存在。翌日,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