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91 (第3/3页)
寻找这世间最好的学者拜师,平日里也将儿子带在身边言传身教,鼓励孩子对于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发言,而最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他还将重担放到了儿子肩膀上。 这并非是揠苗助长,而是在先秦时期战乱时代,孩子们的童年都很短。这时候可没有什么未成年保护法,在生存的压力下,先秦时期的少年儿童们普遍早熟。 作为父亲,吕不韦自然觉得孩子千好万好,但是作为吕家的家主,吕不韦却要用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继承人。 而要观察一个人,言谈举止皆有盲点,只有观察他的做事风格,遇到困难后如何解决,遇到成功后如何表现等等,才能给一个独立的个体定下判定。 所以,这次独立在外,也是吕不韦对儿子的一份考验。 在吕安这边看来,两家家眷都会停留在野王城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家里的两个成年男人会在生死线上挣扎,完全顾不了家里的情况,一切问题都要靠吕安来解决。 所谓的首要问题就是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关键时刻可能还要做好撒腿就跑的准备以及回头救援的准备——这是吕安自己判断的。 因为无法确定吕不韦和异人什么时候才能给他们提供经济援助,所以吕安必须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努力撑得足够久。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节流是没有用的。 吕安一直有个奇怪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也是吕不韦所赞赏的,那便是——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 在很多时候,吕不韦都对自己儿子在金钱上的魄力自愧不如。孩子天生有欲,按照吕安先生荀卿的观点,学习的过程就是教授人压抑住人之本性的过程。 也因为孩子通常不会有更多的复杂想法,表现出来便是极为护食。然而,吕安在极其幼小的时候就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小钱袋子交给父亲,“入股”父亲的投资计划,然后赚到的利润还会参与到别的“投资”计划中。 除了极少一部分的零花钱之外,吕安的资金几乎都游走在吕不韦的各个项目中。 吕家并非商业家族,吕不韦经商全靠本能以及自己年少时候游学结下的人脉以及观察思考所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