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89 (第2/3页)
br> 譬如系出同源的赵国和秦国,双方都是赢姓赵氏,但赵国就属于被接受的中原文化,秦国则是蛮族文化,而就连赵国也看不起秦国。这正是因为西迁后的秦赢一族在抵御西戎的过程中受到了对方文化的影响,并且出现了中原文化进入战国时代后便渐渐被鄙弃的殉葬以及野蛮的以人头记功、屠杀等等政策,就连外交上秦国也特别不讲究。 而楚国……这个国家立国之时到后来也都非常不讲究,秦楚两国一个是受到了戎人的影响,一个是受到了越人的影响,总之都不是正统的中原文化。 巧妙的是,二者的命运仿佛就是镜子的两面——他们的命运转折点都在同一时期,并且是因为做了不同的选择。 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夏商之战。彼时,秦族投靠了商王朝,并且依靠祖传的天赋驯养技能得到了商王朝的重用,渐渐被封至侯爵。而同一时期楚人则因为不属于商王朝的血脉家族被几番驱赶,被迫向西南方向动迁,最后只能在江汉流域暂歇,与当地部族融合而居。随着时间流逝,这些楚人逐渐被当地部族同化,忘记了中原语言文化,故而被中原王朝定位为蛮夷。 第二次转折点便是在商周时代。 在这一次命运的抉择中,秦国选择了帮助信任他们的商纣王,而楚人则是选择了派人前来寻求他们帮助的周文王。 这一战后,秦族因为站队失败,成了周王朝的俘虏,后来被周王朝指派由东迁往西部迁徙抵御蛮夷西戎。而楚族则是因为曾经在这场战役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勉强被封为了诸侯,并且得到了一块极小的封地。虽然封赏并不优厚,但好歹他们也从西向东边,向中原文明跨越了一大步。 而等到了周幽王时期,二族又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这是第三个转折点。 秦族选择护送周幽王的太子平王东迁得封诸侯,而楚人却是在此时选择作壁上观。等到东周第二任帝王周桓王上位后,已经被养肥了的楚人便向上讨要更高的爵位,被拒后,楚国索性僭号称王。 彼时天底下只有两个王,一个是周王,另一个便是楚王,此后楚国便开始了春秋争霸问鼎中原之路。 后来人都知道秦晋之好,但很少人知道秦楚之间的蜜月期要秦晋更为悠久。 在秦晋殽山之战大败之后,秦国便暗地里和当时同样被晋国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