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48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81 (第2/3页)

 因为生出了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千古流芳。



    再举个例子,如果你们去各地的城隍庙,就会发现城隍庙内必定除了城隍老爷本人还供奉着他们的父母。



    城隍爷基本上是各地以人封神,都是有着对当地杰出贡献的,接受当地供奉和感谢,那他的父母有啥贡献也能吃这份香火?



    因为生而育之啊。



    而考虑到扶苏的年代是荀子的年代,我们看看荀子对于孝顺的想法,荀子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然后我们再看关于赵高和李斯赐死扶苏的诏书: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



    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你们看明白了吗?所谓的扶苏的不孝指的是扶苏上书诽谤还有怨望,而诽谤在先,诽谤在秦汉时候是有一个罪名的,那个罪叫做非上,(也可以说是诽谤),这就是给扶苏定罪,什么罪?——诽谤罪。



    而诽谤是有什么惩罚?



    刘邦打下土地后宽恕众人时候说过【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也就是说,诽谤罪要夷族。当然这也有可能是秦二世之后加重了罪名,但起码杀头是逃不掉的。



    那蒙恬是什么罪?【不匡正】之罪,意思就是你知道扶苏犯了诽谤罪但是你没有制止,也没有告发。



    按照秦法知道别人犯法还没有告发,同罪。



    而被大部分人判定扶苏读书读傻了所以自杀的那部分则是如下:



    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於上郡。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这句话看似是因为老爹让我死所有有什么必要复核,看似和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一样的道理,在加上之前形容扶苏【仁】,所以很多人都以为他被儒家洗脑。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